影响排行榜第二。而且这本书的阅读时间是在《Clean Code》之后,也就是说这本在个人影响排名榜上算是后来者居上。
前言
这本书在国内真是被这中文译名耽误了。一本所有人都能从中收益的书,却因为书名而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纸质版现在不在手边,为了慎重,我还特意去网上翻阅了别人的读后感,最后决定还是写一些留存在自己大脑里的印象里吧。
大脑善思考不善记忆
这个可以说是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在确定这个观点前,我所受的教育都是:
1. 和你说过了你咋就是记不住。
2. 东西要记在脑子里面。
3. 当然还有恶毒的脏话这里就不列举了。
在被此书矫正这个思想前,学习的过程简直痛苦,因为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刷新大脑里缓存,让自己不要遗忘它们,而这些行为会牵扯掉你大量的精力,并且会干扰你使用逻辑思维处理当前疑难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人心浮气躁,deadline的压迫,对个人能力的怀疑等等将整个人往负面情绪的深渊里推。
读书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让你知晓什么是对的,也就是咱们老祖宗所说的明理! 此书正是实现了这一点,它用科学研究成果向读者证明了本小节的标题,也让我在之后岁月里放心地摒弃掉那些干扰我思维的记忆负担,然后在别人试图用上面那些错误观点干扰我时付之一笑。
情境切换代价巨大
我们无法像机器一样保存中间信息,然后进行断点恢复。根据统计人们大概需要二十分钟才能从中断的思维中恢复回最佳状态,频繁的打断会降低人的智商10点左右,而抽烟也才8点而已。所以请尽量避免被动打断,当然更要绝对避免主动打断(诸如看会书,然后玩五分钟的手机)。
另外我们电脑上的Alt + Tab组合键的全称就叫"情境切换",所以为了工作效率,请尽量使用双屏幕,至少也给自己的电脑装上分屏软件。
像专家一样去做事情
就是你要作成某件事,有一种很神奇的方式就是你假装你已经是该领域的专家,然后开始按照专家的行为方式去付诸行动。
之所以在仅存的几个记忆里有它一份,是因为在本书之后,我还在很多书籍和视频里都接触过这样一个观点"相信的力量",就是你想做成某件事,你首先需要做的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哪怕是那种盲目的自信也是值得推荐的。而且十有八九你最终还真就成功了。例如二战时期的丘吉尔,他就是坚信英国会赢,而且是打心底去相信这一点。
专家靠直觉做事
关于这一点,本人有过唯一一次的切身体会就是高中的物理,到了高三时的下班学期,突然发现,在看完某道题之后,我马上可以列出这道题将会使用到的公式,误差在一条公式之间。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另外其实我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身边的专家,他们给出答案的速度绝对不可能是经过仔细论证之后给出的(当然我说的是私下),而且很神奇的是他们十有八九还真的就说到了点子上。就是这种直觉成为了专家的强有力帮手。
两个CPU, 一条系统总线
这个观点稍微有一点专业化,因为这是计算机领域的词汇,不过影响不大。
我们的大脑大概分为R型思维和L型思维。其中L型主要掌管逻辑,而且长时间霸占这总线,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但在L型工作时,R型也同样在运转,而且R型的效率远高于L型,只是因为得不到总线,导致R型运转的结果无法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主动地让L型让出总线。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1. 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随后的放松期间突然明了。
2. 某一日里,大脑突然给出了在很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问题的答案。
3. 平时非主动思考的情况下,大脑会出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那是R型大脑长时间异步执行的成果)
上面这些就是R型运转的结果。
结语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翻开这本给我深远影响的宝典了,也许我该再次给它排个时间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