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感

黄昏返校,夜凭栏轩,无聊矣。举首望天,夕月为烟云所弊,适逢三霖雨。感慨系之,故作此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维八月,又逢中秋。本应在家中陪双亲左右,然常年往返于家校之间,是日恰值返校不可得之。虽欲归家,奈何学业为重,抽身不得。世事无常,非个人之愿所能变也。斯已矣,唯觉神伤。恰今夜无月,霖雨三日而不止,草木承露而闪寒光,百花摇落而变衰,俞觉神伤。不知古之人见此景亦有同感否?

观千秋,鸿雁回声,草木摇落,光寒月冷,萧萧然秋为之气也。而吟秋月之文者,更为一绝。吾常想古之人何乎钟情于月哉?盖月之盈亏,若人之离合。月光皎皎,引游子思乡归家之意,黯然销魂,徒增伤感。月者,秋为之最也,故此钟情耳。

古唐诗者司空图《中秋》曾语:“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吾以为不然之。每至中秋,古之游子,常相聚于月下,互诉衷肠,怀人思乡,吟诗作赋,独酌自娱,抚琴明志,不亦乐乎?然则何夜无月?何乎唯中秋之月称月哉?故曰:月应常有,而人无常合,此古之难全也。故此夜虽无月,虽不至于家中,亦不足悲也。

夫中秋兮,中华民族传统之佳节耳。游子思归亲友纷至。或曰:“欢聚一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