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奇心日报发布了一个有趣的文章《有关年轻人的生意的46个观察》,感觉里面提到的很多观察很有意思,不过感觉这些观察来源于好奇心日报日常的报道的汇总,其实还可以发掘出更深刻一点的内容。
因此,想花几期的内容来研究一下这些观察。
研究之前,首先说明一点,本次研究主要基于这篇文章提到的46个观察,另外,原则上我们默认这些观察都是对的,先不考虑去对这些观察进行质疑。
第一个研究结论: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更“真实直接”
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越来越以个人的主观满意为主,他们不再关注消费具备的社会价值,也不关注消费的附加价值。他们“不爱喝酒,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并不好喝”,他们“反对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们越来越难吃,而不是不健康”。
对于以前的人来说,也许大家心里面不愿意喝酒,但是往往架不住社交应酬,必须喝,而且喝的时候还需要说出这酒为什么好喝,久而久之,似乎大家都成为了品酒的高手。而对于目前的年轻人来说,不好喝,就是不好喝。
对于快餐也是如此,别跟我说什么“健康不健康”,他们判断一顿饭好坏的标准,就是“不好吃”,如果快餐真的能够做得好吃,他们才不会管你宣传什么健康不健康呢。这不禁让我想起国际上两大巨头广告中不断宣传自己的食材多么”健康“,营养搭配多么“丰富”,或者是一起来吃多么“快乐”,显然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告诉我你做的快餐有多么“好吃”。
这意味着他们的消费决策会更多依靠直观的感觉,48% 的消费者愿意为好看的零食包装而去购买零食,他们是视觉动物,当他们看到好看的包装,内心受到愉悦的同时,他们身体已经压抑不住冲动,想要试一试了。
这还意味着对于年轻市场,也许教育市场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只要你能够真正拿出让他们感觉有价值的产品,他们自然就会为之买单。就好像《观察》中提到的“男性消费者并不忌讳美容和护肤产品,但大多数时候无法找到合适的包装”,请不要简单地将包装的颜色换成黑色,就打上“专为男士设计”的称号,请你告诉我你哪点专为男士设计了?
所以对于消费来说,年轻人相信自己身体的感觉,抓住他们的眼睛、抓住他们的舌头、抓住他们的触觉,这才是让他们甘心掏钱的原因。
别玩虚的,长了青春痘,不要跟我谈”战痘的青春轻舞飞扬“,你就告诉”一涂上就看不见,20分钟就止痒,3天就会消肿“就行了。
那么,为什么当代年轻人”对品牌有追求,但消费很分散,每一个品牌背后有一群它的粉丝团。“我的解释是,现有产品价值,再有群聚用户,群聚用户多了,自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赋予了产品品牌内涵。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有了品牌吸引了用户,而是有了产品吸引了能够产生品牌文化的用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品牌莫名其秒的形成了一种文化,有时候连企业自身都不清楚为什么。
因此,年轻人的确是”靠品牌消费区分或者寻找同类“,但是这不完全是靠产品的营销做到了,更多的是靠产品的价值做到的。当企业偶然间发现自己的用户是一批有特色的年轻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挖掘这些人的文化内涵,继续用的你产品服务好这批人,甚至为了这批人获得好的体验要不惜拒绝其他人,当你做到这一点后,这批人自然为成为你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