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盼而来,从未失望
在漫长的等待,数年的期盼中,终于迎来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而且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这几年我通过教科所、进修学校、思政体卫等部门,多方打听哪里可以参加心理教师的培训,一直未果。直到去年省里出台文件,我知道我心心念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不远了。
从寒假开始,我就问本校其他省培教师,问其他学校的心理教师有没有接到培训通知,生怕把自己落下,俨然一个等着过年吃饺子的孩子,生怕错过一样。终于等来了通知,还可以去石家庄参加线下培训,这简直不要太好,毕业十几年,太期待坐回教室接受这样系统的培训了。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全部转为线上课,我依然开心。因为这样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回听课程,很多老师讲的太好,一遍消化不了,可以把省培的课程作为资料库,需要的时候就回来听听看看。这样的线上课虽然少了现场体悟与同学的交流,但是可以反复学习,让知识更好的我所用。
二、重塑观念,有为有位
“有为有位”这句话我不是第一次听说,当时就觉得这就是一句毒鸡汤,就是洗脑。领导不重视,不给物资、不给课时,甚至经常抽调去干别的工作,我的心理工作怎么开展,我怎么做到“有为有位”。但是听到黄琦老师、赵郡老师、商亮老师,这些长期在一线,做出效果的老师告诉我,他们都是从那个时候穿越过来的,我释然了,而且有了奋斗的方向。
几位老师打开了我的视野,原来我可干的事情很多,只要我热爱心理,我在哪里都可以做出有心理味的工作。如果我教课,我可以把它做成学科融合的课堂;如果我当干事,我可以给出一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学校环境的方案;如果我做媒体宣传,我可以多输出一些跟心理相关的内容;如果我搞德育,那更可以把德育活动与心理活动融合;如果我做社团,我可以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经过几天的洗礼,我不再是那个只会抱怨的、无助的小姑娘,我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来实现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梦。至于有为会不会有位,那就顺其自然,得之吾幸。朝着那个目标前进,但不过于在意那个目标是否实现,就不会因得失心而影响了工作状态,失去了享受工作过程的幸福。
三、实战真知,专家引领
培训的老师有的在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有的在教科所从事研究和管理,有的在一线从事教学,这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
在一线教学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他们成长的路线图,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的心理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告诉我们心理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心理老师要有自己的定位:知音、朋友、教练、高参、导师;告诉我们学校的危机干预具体是怎样的流程;给出了心理课整体的逻辑框架以及每节课如何设计。
各位研究所的老师从家庭教育、教师成长、政策解读等方面,有理有据的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黄琦老师的政策解读让人眼前一亮,既有高屋建瓴的政策,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政策的支撑和底气;杨爱老师则把目光投向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从培养良好性格、了解自己心理状况、制定成长方案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几位专家学者带来了他们的著作,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他们学术理论的冰山一角,开阔了心理学视野。葛操老师带来了他的《如何做学习赋能的智慧父母》、《从焦虑到赋能,做有力量的动力型父母》,给我们陈述了当今身社会亲子关系的现状,以及如何给孩子赋能,如何激发孩子的动力;李灵老师给我们带来“整合式沙盘游戏疗法”,将沙盘游戏的操作方法标准化,告诉我们如何在学校的团体和个体辅导中,利用沙盘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导。
四、宽严相济、服务周全
作为网课,更需要有严格的评价标准,签到、签退、跟老师互动,才能证明我们真的在千里之外好好学习。即使因为网络问题、自己工作问题,真的没有签到或者听到直播课,这也是我们需要承担的。因为所有的发生,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就需要为我的选择承担责任。
可爱的班班周到的提醒,各种问题不厌其烦的解答;幽默的胡楠老师带着我们在云端领略了师大的美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校、敬校,尽可能给我们培训的老师提供各种精神食粮。
虽然这次没有机会去领略师大的风光,现在师大也成为了我的母校,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有机会去找胡老师品茶,也欢迎胡老师,各位班班,以及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来到我们草莓之乡——满城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