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强调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民生福祉。这一文件的出台,既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动员令,也是对初心使命的再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厚植为民情怀,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解民忧、纾民困中彰显责任担当。
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践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党员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贫困山区,帮助近2000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扎根贫困山区,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最终因公殉职,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同样,福建“菌草之父”林占熺,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菌草技术推广,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让“幸福草”在国内外落地生根。……这些先进典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仍有一些干部在为民服务上存在立场不牢、作风不实、担当不够等问题,有的调研走马观花,满足于“打卡式”走访,对群众真实需求视而不见;有的面对复杂问题推诿扯皮,以“政策不允许”“程序有规定”为由消极应付;有的甚至对群众诉求麻木不仁,导致小事拖大、矛盾激化。这些现象暴露出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弱化的问题。
如何站稳群众立场、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已成为当前党员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要树牢群众观念,筑牢思想根基。持续开展宗旨意识教育,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载体,推动干部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要完善制度设计,倒逼责任落实。健全“民呼我为”工作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要强化监督问责,整治作风顽疾。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漠视群众利益、推诿扯皮的行为严肃问责,典型案例公开通报,确保惠民政策真正惠及百姓。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意见》为指导,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