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论颇高,因此常有悲叹的哀调。我有疑问:为何千里马不能做自己的伯乐呢?
千里马之所以为千里马,有两层解释,也就是两处依据:其一,.千里马内蓄的潜能。其二,千里马外在的表现。千里马外在的表现,只要不是愚傻之人,都能明了;然而千里马内蓄的潜能,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未来是否能够“鹤立鸡群”的关键,这一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辨识的,这一点,唯有寄望于伯乐的慧眼识珠了。
然而,遗憾的,伯乐不常有。悲哀、可叹正在于伯乐不常有的现实。同理,毫无疑问,马中绝非所有皆为千里马,纵然不会像世间伯乐那般凤毛麟角,但如果能在众多准千里马内蓄潜能的基础上,加以后天的悉心培养,数量必然非常可观。问题在于,离开伯乐,千里马就不能成为千里马了吗?
对于上面的问题,答案诚然为“否”。伯乐更多时候仅仅是相马者,千里马则是不变的真理;如果非要说,伯乐是千里马的必要条件,实为大谬;我宁愿相信,伯乐可以使千里马认识自己,并且提供给千里马机遇。
在此,我们不提伯乐赐予千里马机遇,只谈伯乐是否为千里马的创造者。不可否认,优秀的伯乐不仅发掘千里马,还能塑造、栽培千里马。因此,千里马蓄含的潜能会在伯乐的栽培下发光发亮,伯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这说明不了伯乐就是成就千里马的绝对创造者。结果的不同在于,伯乐可以使千里马充分发挥潜能;缺少伯乐,千里马确实少了许多磨练与发光的机遇,却并非完全没有成为千里马的可能。潜能就像隐藏在山川身体里的坚实矿脉,不会因为没人发现而消失;一旦有人触发它的经脉,便会袒露出最耀眼的金光。
世间伯乐虽廖若星辰,叫人灰心,这却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千里马潜隐的能量,有时如同山涧的小溪,在清晨的迷雾里发出美妙的音乐;有时如同蠕动的幼虫,趁人不备,全力冲击沉眠的心灵。千里马自身一定会有一部分通透敞亮,这部分是觉醒、活跃的。这觉醒的部分是灵感,常常不经意间会牵动身体里那片大规模沉眠的矿脉。
千里马能否做自己的伯乐呢?能。
少了伯乐,千里马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沉沦、堕落,甚至怀才不遇,这固然令人惋惜。但我认为,千里马自身往往具备伯乐的慧眼和素养。只是这慧眼和素养忽明忽暗,是一束微弱的光焰,缺乏定性,有可能燃成熊熊烈火,也可能风起焰熄,但一定不能忽略这一束忽明忽暗的火焰。
千里马本身的慧眼和素养,会在无形中指引自己走向辽阔、希望之境。唯一的问题是,千里马是否能做一个欣赏自己的伯乐,有没有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千里马的渴望。总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之不确。
我很喜欢一句话:“鸿鹄也需要岁月磨练其志。”千里幼驹能否成长为千里马,不仅需要自身疾如闪电式信仰的觉醒,还需要荆棘的考验和岁月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