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像
1、获取镜像
#docker pull NAME[:TAG] 默认会选择latest标签,及下载仓库中最新版本的镜像。
#docker pull ubuntu:14.04
2、查看镜像信息
#docker images 显示的详细字段如下:
来自于哪个仓库,如ubunt仓库;镜像的标签信息;镜像的ID号(唯一);创建时间;镜像大小
备注:可能出现两个镜像ID一致的情况,其实指向了同一个镜像文件,其tag号不一样而已。
#docker inspect [镜像ID|容器ID] 查看镜像或容器的详细信息,返回信息为JSON格式
#docker inspect 容器ID |grep IP 查看的Nerword信息
3、搜索镜像
#docker search NAME
-s=n 指定仅显示评价微指定星级以上的镜像
4、删除镜像
#docker rmi NAME name可以为标签或ID
-f 强行删除镜像
5、创建镜像
#docker commit 备注信息 容器ID 创建镜像名称
备注信息:-a 作者信息 -m 提交信息 -p 提交时暂停容器运行
如:docker commit -m "abc" -a "my" bb62268edad2 nginx_save
6、存储镜像
#docker save -o 保存名称.tar 镜像名称:tag 保存在当前目录下
7、载入镜像
#docker load < 保存名称.tar
二、容器
1、创建容器:docker create ... 新建并启动:docker run ...
-i 交互式操作 -t 终端。
--rm 这个参数是说容器退出后随之将其删除。可以避免浪费空间。
-d后台运行容器,并返回容器ID;
run来创建启动容器时,运行标准操作如下
1、创建本地是否存在指定镜像,不存在则从公有仓库下载
2、利用镜像创建并启动一个容器
3、分配一个文件系统,并在只读的镜像层外面挂载一层可读写层
4、从宿主主机配置的王巧接口中桥接一个虚拟接口道容器中去
5、从地址池配置一个IP地址给容器
6、执行用户指定的应用程序
7、执行完毕后容器被终止
2、终止容器
#docker stop NAME|ID
3、进入容器
#docker exec -ti 容器ID /bin/bash
4、删除容器
#docker rm 容器ID
-f 强行终止并删除一个运行中的容器
-l 删除容器的链接,但保留容器
-v 删除容器挂载的数据卷
#docker rm $(docker ps -q -a) 删除所有未开启的容器
5、导出容器
#docker export 容器ID > 保存路径/test.save.tar
6、导入容器
#cat test.save.tar | docker import - 镜像名称:tag 将导出的容器还原为镜像
三、私有仓库管理:
1、docker pull registry 获取官方私有仓库环境
2、docker run -d -p 5000:5000 registry 创建容器并映射本地5000端口
或docker run -d -p 5000:5000 -v /本地理解:/tmp/registry registry
3、docker tag unbuntu:14:04 192.168.12.235:5000/test 修改镜像tag
4、docker push 192.168.12.235:5000/test 上传镜像
如有报错请参考如下:http://ylw6006.blog.51cto.com/470441/1597873/或http://blog.csdn.net/wangtaoking1/article/details/44180901/
5、docker pull 192.168.12.235:5000/test 客户端下载
四、数据管理(-v与--volunmes-from 可以多次使用)
#run -v 主机路径:容器路径 ubuntu /bin/bash 挂载一个主机目录作为数据卷
数据卷容器
#docker run -it -v /dbdata --name dbdata ubuntu
#docker run -it --volumes-from dbdata(容器名称) --name db1 ubuntu
#docker run -it --volumes-from dbdata(容器名称) --name db2 ubuntu
此时dbdata、db1、db2共用dbdata目录
数据卷容器迁移:备份
五、网络基础配置(-p可以多次使用)
-P 随机从主机一个49000~49900端口映射至容器中某个开放的网络端口。
-p 8080:80 宿主机的8080端口映射到容器中的80端口
-p ip:8080:80 映射到指定地址的指定端口
-p ip::80/udp 映射到指定地址的任意端口,并且指定端口为udp
查看容器端口映射信息
#docker port 容器ID
六、容器互联(容器名称是唯一的)
1、docker run -d --name db training/postgres 创建db容器
2、docker run -d -P --name web --link db:db training/webapp python app.py
--link name:alias (name要链接的容器名称,alias链接后的别名)
Docker 通过 2 种方式为容器公开连接信息:
环境变量
更新 /etc/hosts 文件
----------------------------------------------------------------------------------------------------------------------------
以下命令针对于Dockerfile:
COPY-------复制文件
COPY <源路径>... <目标路径>
COPY ["<源路径1>",... "<目标路径>"]
COPY 指令将从构建上下文目录中 <源路径> 的文件/目录复制到新的一层的镜像内的 <目标路径> 位置。比如:#COPY package.json /usr/src/app/
支持统配符号,如:#COPY hom* /mydir/
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都会保留。文件权限、文件变更时间等
----------------------------------------------------------------------------------------------------------------------------
ADD-------更高级的复制文件(在COPY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使用场景较少、COPY一般已满足使用。
仅在需要自动解压缩的场合使用 ADD,如:#ADD ubuntu-amd64- root.tar.gz
----------------------------------------------------------------------------------------------------------------------------
CMD-------容器启动
shell 格式:CMD <命令>
exec 格式:CMD ["可执行文件", "参数1", "参数2"...]
参数列表格式:CMD ["参数1", "参数2"...]。在指定了 ENTRYPOINT 指令后,用 CMD 指定具体的参数。
如果使用shell格式的话,实际的命令会被包装为sh -c的参数形式进行执行,如:CMD echo $HOME;实际表达为:CMD [ "sh", "-c", "echo $HOME" ]
正确的做法是直接执行Nginx 可执行文件,并且要求以前台形式允许,如:CMD ["nginx", "-g", "daemon off;"]
----------------------------------------------------------------------------------------------------------------------------
ENTRYPOINT--入口点
ENTRYPOINT 的目的和 CMD 一样,都是在指定容器启动程序及参数。
----------------------------------------------------------------------------------------------------------------------------
ENV ---------设置环境变量
ENV
ENV = =...
使用方式如:ENV VERSION=1.0 DEBUG=on \
或:ENV NODE_VERSION 7.2.0
----------------------------------------------------------------------------------------------------------------------------
ARG-------构建参数
构建参数和 ENV 的效果一样,都是设置环境变量。所不同的是,ARG 所设置的构建环境的环境变量,在将来容器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这些环境变量的。
VOLUME---定义匿名卷
VOLUME ["<路径1>", "<路径2>"...]
VOLUME <路径>
使用方法:#VOLUME /data 指定匿名卷后,在运行时如果用户不指定挂载,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不会向容器存储层写入大量数据。
运行时替换匿名卷的挂载地址#docker run -d -v mydata:/data xxxx 从/data替换为/mydata
----------------------------------------------------------------------------------------------------------------------------
EXPOSE----声明端口
格式为 EXPOSE <端口1> [<端口2>...]。
EXPOSE 指令是声明运行时容器提供服务端口,这只是一个声明,在运行时并不会因为这个声明应用就会开启这个端口的服务。
好处1:帮助镜像使用者理解这个镜像服务的守护端口,以方便配置映射;
好处2:在运行时使用随机端口映射时,也就是 docker run -P 时,会自动随机映射 EXPOSE 的端口。
----------------------------------------------------------------------------------------------------------------------------
WORKDIR----指定工作目录
格式为 WORKDIR <工作目录路径>
使用 WORKDIR 指令可以来指定工作目录(或者称为当前目录),以后各层的当前目录就被改为指定的目录,如该目录不存在,WORKDIR 会帮你建立目录。
错误使用如:RUN cd /app
RUN echo "hello" > world.txt(第二层执行是并非在/app目录下)
正确使用如:WORKDIR /app
RUN echo "hello" > world.txt
----------------------------------------------------------------------------------------------------------------------------
USER--------指定当前用户
格式:USER <用户名>
USER 指令和 WORKDIR 相似,都是改变环境状态并影响以后的层。WORKDIR 是改变工作目录,USER 则是改变之后层的执行 RUN, CMD 以及 ENTRYPOINT 这类命令的身份。
用户必须是事先建立好的,否则无法切换。使用如下:
RUN groupadd -r redis && useradd -r -g redis redis
USER redis
RUN [ "redis-server" ]
----------------------------------------------------------------------------------------------------------------------------
HEALTHCHECK----健康检查
HEALTHCHECK [选项] CMD <命令>:设置检查容器健康状况的命令
HEALTHCHECK NONE:如果基础镜像有健康检查指令,使用这行可以屏蔽掉其健康检查指令
--interval=<间隔>:两次健康检查的间隔,默认为 30 秒;
--timeout=<时长>:健康检查命令运行超时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本次健康检查就被视为失败,默认 30 秒;
--retries=<次数>:当连续失败指定次数后,则将容器状态视为 unhealthy,默认 3 次。
#docker ps 可查看状态health/unhealthy
----------------------------------------------------------------------------------------------------------------------------
ONBUILD-----为他人做嫁衣裳
格式:ONBUILD <其它指令>
ONBUILD 是一个特殊的指令,它后面跟的是其它指令,比如 RUN, COPY 等,而这些指令,在当前镜像构建时并不会被执行。只有当以当前镜像为基础镜像,去构建下一级镜像的时候才会被执行。
FROM node:slim
RUN "mkdir /app"
WORKDIR /app
ONBUILD COPY ./package.json /app
ONBUILD RUN [ "npm", "install" ]
ONBUILD COPY . /app/
CMD [ "npm", "start" ]
FROM my-node
在各个项目目录中,用这个只有一行的 Dockerfile 构建镜像时,之前基础镜像的那三行 ONBUILD 就会开始执行,成功的将当前项目的代码复制进镜像、并且针对本项目执行 npm install,生成应用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