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许多我们拒绝面对的事情总会触不及防地闪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边想置之不理,却又总是如影随形。我们望不到未来的尽头,就好比我们回头看不清一直走来的路一样,视线一片模糊。
很久以前,我不太明白“坚持”是什么,又或者说是自己不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要坚持。但是,现在,我好像在坚持一些什么东西,即使自己可能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但自己却能感受到。
每个人应该都会有那么一段时光陷入窘迫,有的人从中走出来了,而有的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曾看到过绝境,又怎能拽住幸福享受喜悦?安逸的生活只会消磨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本该在拼搏的年纪却丧失了应有的斗志。
许多的不成功除了不可避免的外因之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与我们的自信有关。面对“自信”这个问题,或许是很多人都想回避的话题,又或者说一提到它些许人会默默地低下头,在心里承认自己的不自信和自卑。不自信和自卑是不可轻易划等号的,前者只是限于行为和心理上觉得自己达不到预期的水平,而后者的感情色彩往往十分强烈,涉及范围会影响个体的方方面面,也不乏会将这种心理泛化到个体周围的人或事物上面。
亦然,上面所提到的只是极端情况,症状轻微的不自信与自卑是常人具备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能让我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在参照群体中合理定位自己的位置,心理的度——毋庸置疑成了我们对生活适应良好的界限。
实际上,我们总是在悄然接受着一些分离的事件——与亲人,与朋友,导致这些分离的结局或许使我们不愿意接受的,可是,既然一定要发生,我们也许本就没有必要挽回。任何必然事件都是有其合理的原因,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那句“没有无缘的爱,亦没有无故的恨”,个体彼此之间的相处必然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倘若只是单向传递,那么——所谓的“长久”不过是一时的“虚辞”而已,不值得拥护。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几句关于成人人格成熟性的特征:其内省日趋明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滑。这,好像说的挺有道理,不过如果让我们来对号入座,恐怕我们也会稍有迟疑吧。
关于书上写的,我们很多人有时是不相信的,这就理所当然地应证了那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至理名句。可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对这点我是偏向否定的。举两句流传甚广的话——“痛则不通,痛则不通”、“相由心生”,仔细分析这两句话,在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医学上,一个人的体貌特征,及其近期的状态与能让外界感知身体变化,往往是医生首诊时的重要依据。倘若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出了问题,那么与其对应的身体部位会预警出现相应的病变,这在我们周围应该不难看见——平时觉得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疏忽对身体的关注,等到自己觉得身体有了异样才去检查。然后呢?检查结果只有医生泰然自若,对于我们自己和关心我们的人来但要是来个说,小毛病还好,但要是突然来个“豪华型”的大病呢,恐怕少有人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吧。
基于以上写的,个人想说明一下:这绝对不是我要夸大些什么,这也是基于我有类似的经历所记录的真实感受。当然,个人不希望我们一定要从病痛中成长或感悟一些什么。实际上,任何让我们感到绝望或艰难的时期,都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只要我们好好把握着每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那么,必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愿我们在熠熠生辉的时光里——行到苦难处,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