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几篇书评,我想开始写一些杂七杂八的感悟系列。正好最近在跟几个小伙伴一起整理当时上咨询实践课的内容,想写的东西也比较多。不过,想从关于“倾向性”的这篇开始。因为我觉得,关于倾向性的理解,或许可以为我们了解心理学相关的科普和建议提供一个恰到好处的态度。
我很喜欢的几个心理学科普公众号,会常常推一些非常有指导性的文章,例如“亲密关系中如何沟通”、“如何建立安全感”、“如何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等等,里面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不只是心理学,很多管理类书籍,比如时间管理、自控力等,也会提到很多方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是会很难做到,发现自己很难做到的时候就会很丧,然后搁置,放弃。真是忧桑……
我也常常是这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时候会因为难以拒绝别人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小事还好,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也会被别人的期待左右。事后想起来常常会觉得懊恼,道理上明知道不应该为了别人的期待而耽误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当时却很难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前不久看的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有一章就在重点讨论这个问题,我很喜欢里面的说法。人们总会有一些“虽然道理上明白,但是有时候很难做到”的时刻,有心理学家(忘记是哪一位了……)把这种现象称为“倾向性”(我觉得有点类似于“本能”或者“第一反应”),也就是人自然而然的欲望和冲动,这些“倾向性”遍布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例如生理上,人总想懒着不动节约能量、面对高热量食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吃很多;在心理上,比如忍不住想和别人比较、忍不住在意他人的想法。有些“倾向性”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有些是个人独有的。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有很多本能的“倾向性”。
在荷马史诗中,足智多谋的英雄西西弗斯因为触犯了众神而被惩罚,诸神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巨石太重,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西西弗斯就只能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把石头重新推上山去。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用这个推石头的故事来象征我们与倾向性的斗争。我们总是在与自己的各种倾向性对抗,不管自己是否能意识到这件事。
自由就是对抗人自然而然的欲望和冲动,既倾向性
关于这些倾向性是怎么来的,有不少研究和假设,基本上都认为,这些倾向性是有功能的。有的曾在某些非常重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保障,比如身体的节能和储能倾向;有的曾经提供给我们安全感,比如从小生活在暴力、破碎家庭中的孩子长大以后可能很难信任别人;有的倾向性会以某种信念的形式出现,提供给我们一些满足自尊的方式,例如相信“一定能完美地做好一件事情”。带着这些倾向性,我们会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得到保护,或者生活在玫瑰色的幻想中。但是如果不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幻想,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僵固。
最近我恰好在看关于直觉和分析的文献。直觉和分析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两种处理信息、做出行动和决策的系统。在不做任何有意识努力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根据直觉对事物进行判断或采取行为。而直觉——或者说第一反应——的特点是迅速、无意识的、基于过往经验的,而且,直觉很难被改变或者说抗拒改变的。如果一个人本能地、直觉地、第一反应地倾向于在与异性接触的时候逃避,而ta又不做出任何有意识地改变(这个过程需要启动另一个系统,也就是分析),那么,ta在这一方面就只能永远体验到同样地结果,累积起来就是单一的人生,这就是僵固。在心理咨询中,不少来访者都是因为僵固而成为来访者,他们希望战胜自己的倾向性,因此选择了心理咨询。
知道人的倾向性这一点有什么用呢?对于我来说,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告诉我: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需要与这些倾向性做斗争。光是知道这一点,就足够让我感到松了一口气,不会陷入“为什么我的人生这么艰难”的自恋中,而是能够接受“嗯,人生就是如此艰难,每个人都差不太多”的现实。
其次,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能够让我在被倾向性打败的时候更容易原谅自己。对抗倾向性失败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自责:“当时要是……就好了!”其实这种在对抗倾向性失败之后的自责,也是一种倾向性。人们总是会在遇到不如意的事之后将其归因于某一个因素或某一个人,这样会让事情看起来更加可控一些:似乎只有改变当时的某一个举动,事情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转变。所以,记得这一点,或许下一次再输给倾向性的时候,我会比以前更快一点(哪怕一点点)意识到:有倾向性再正常不过了。即使我现在一时没法原谅自己,也没有关系,这也是一种倾向性罢了——这就是在开头说的,面对“应该怎么做“时恰到好处的态度:意识到这是一种人人都有倾向性,最终原谅自己,然后继续对抗。
倾向性在生命中某些重要的时刻保护过我们,只是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卸下它们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想,或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和大大小小、新的旧的倾向性对抗,以此来获得成长和改变。我特别喜欢《小森林》里面的一段话:
在某个地方摔倒的时候,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画圆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让人很失落。但是每次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从某个角度看,仿佛是在同一个地方兜转,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如果是那样也还好,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却又会在不同一点的地方延伸出去一点,螺旋会一点点变大,想到这里,就会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努力一把。
或许总是对抗同一个倾向性会让人很沮丧,或许你还会时不时发现一些新的想要摆脱的倾向性,但是,不断地通过对自我的反省,去意识到自己的倾向性,并勇敢的与之对抗,仍然是一件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或许你会在不经意之间,发现自己已经离原点好远了。
你有哪些倾向性呢?分享出来找到同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