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

1、问题

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

2、慌乱

既勤奋又懒惰

3、解决

A.我们无法管理时间

B.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C.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和观念。

D.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

第1章醒悟

1、熟主熟仆

A.我们尽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B.你现在竟然仅凭自己的心智就意识到了“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你的存在!

C.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2、何谓心智

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3、我的案例

A.10元钱的收益:10元钱参加第一个计算机学习班,后来获益颇大;

B.盲打是否值得学: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

看穿这一切,摆脱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第2章现实

1、速成绝无可能

戒骄戒躁

总的来说,一方面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2、交换才是硬道理

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3、完美用不存在

人人都希冀完美,只可惜,完美并不存在。再往大一点说,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谁的生活不是磕磕绊绊?谁在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遗憾?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4、未知永远存在

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我们希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是我们永远都做不到。

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不一定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由头,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所以,到了有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

5、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人们往往会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优秀的年轻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用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第三章管理

1、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才好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3、直面困难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4、关注步骤

所谓“三思而行”在我看来就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3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何因、何法。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巨大好处。

5、并行串行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我花了两三年才开始觉得自己可以相对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大多数时候用不上,只有任务太多、时间太紧的情况下,我才使用这种能力。应用这种能力时,要先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我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这样做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

过程当中考虑“并行与串行”。

6、感知时间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每天记录当日所做事项,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想尽。

7、记录开销

第一组联系:记录昨天做的事情。

一、逐条记录下来,每条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花费的时间。例如:

上午去健身房。08:30从家出发,10:15离开。花费105分钟。

二、认真回忆并记录前天做的事情。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三、认证回忆记录大前天做的事情。同样逐条记录下来。

第二组联系:

做这组练习也只需要一下午的时间就够了。

一、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星期做的事情。

二、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月做的事情。

三、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季度做的事情。

四、认真回忆并记录过去一年做的事情。

第三组练习

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情。

二、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8、制定预算

前面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还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定时间预算。

原则: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9、计划

A.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证明我的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Ø已经有人做到了。

Ø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Ø

B.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结论: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并且必须的,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制定长期计划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跻身最重要的能力之位,拥有它需要挣扎、需要努力、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一上来就制定过长的计划。哪怕是制定一个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实际做一下就知道了。

C.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结论: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任务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而最初,在我们对任务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

10、列表

A.最方便的列表是纸和笔

B.列表没必要工整

C.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D.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E.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表: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一旦这么做了,那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现自己“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列表中的某个或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所以,如果有了什么新鲜的主意,不用放弃——那太可惜了——只需要启用另一个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它们记下来就好

F.给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完成连续任务的时候,如果遗漏了某个方面,后续任务的执行就很有可能会因此中断,继而退回上一个当时以为完成、现在却必须补充的环节——这种错误往往导致大规模的时间浪费。

G.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所以,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11、流程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一步的实践把他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例子:大多数人是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拨。

解决办法:

1、在电话薄上加备注。记清此人通常情况下方便接电话的时间。

2、在电话旁边摆上一个便签或至少一支笔,以便在打电话前罗列要点。

3、如果工作电话没有拨通,那么最好用手机给对方发个短信,简要说明一下事由。

4、自我介绍

5、随后我会通过邮件(或者短信)给您发个备忘。。。

12、预演

原理: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不过把这个原理用到了极致而已。

13、验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个验收机制。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设计验收机制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哪怕你领导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你也必然要向团队成员指派各种各样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设计验收机制,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你非常失望,因为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你也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

第4章学习

1、效率本质

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十个“死结”。为什么呢?

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2.基本途径

A.体验、试错;

B.观察;

C.阅读。

3、主要手段

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4、经验局限

A.个体的经验有限(猴子实验)。

B.群体的经验有限(人类的寿命有限)。

C.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者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建议:人在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5、自学能力

A.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

B.检索能力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

C.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D.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E.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有条件的话,最好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对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对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对反对的,同样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甚至对那些无所谓的,也记录其原因。一个有着这样良好记录习惯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

F.了解学习的进程

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缓慢。只有经历积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会出现,才有可能突飞猛进。

第5章思考

1、勤于思考

思考,更准确地说,独立思考,只不过是从别人那里知道一个结论的时候,自己动脑重新推演一遍,看看得出结论的过程有没有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衡量一下结论到底有没有道理的过程。

很多人就是这样,坚持拒绝思考,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

2、思维陷阱

危机百科上有一个专门的页面,上面罗列了常见的形式逻辑错误和非形式逻辑错误。但实际上,导致人们犯下这些逻辑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两个——概念不清和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A.概念不清:

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不夸张地讲,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

例子:我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教我:“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这一教诲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以至我上学期间从未觉得哪个科目太难。后来做了老师,有机会大量观察,才发现几乎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是因为之前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不加重视造成的——没有之一。

B.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拒绝接受不确定性的一个根源在于害怕复杂、奢望简单。

3、因果关系

人类的思考离不开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因果关系无所不在,而大多情况事实也确实如此。可问题在于,因果关系分析往往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人们也常常由于因果关系分析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且不自知,进而莫名其妙地作出错误的决定,走上错误的路。走在错误的路上,时间越久,效率越高,结果越可怕。

A.基础: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

B.双盲测试

C.自证预言——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小结:

分析因果关系是我们是否接受某个观点之前必做的功课。所谓思维缜密,其实并非常人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做到并不难。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习惯性拒绝思考;二,不懂得应该如何思考。而前者往往由后者长期作用造成的。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6个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或者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逐一应用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则。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甄别能力突飞猛进。从我得到的反馈可以看出,实践这个方法的人常常收获惊喜。其实,那就是重生的感觉。

4、相关命题

事实上,每天有无数的人因为分不清原命题和逆命题而被他人左右。混淆原命题和逆命题,抹杀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广告设计者最常用、最舍不得放手的手段——因为它很有效,正如之前的统计数字所表明,至少对70%的人有效!

5、举证责任

通常情况下,证明否定论断要比证明肯定论断的难得多。

6、案例局限

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7、对立论证

实际上,所谓的“情商”,从根源上朴素地看,还是思考能力问题。举个例子,所谓的“积极心理学”主张“凡事要从积极的一面去理解”。事实上,这种观点失之偏颇。有些结论有对立的论据,有些现象有对立的解释。许多人意识不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只不过是因为心智未被开启,不懂得运用恰当的思考工具而已。一旦意识到对立论证的存在,应该“哪一个更合理、更现实就接受哪一个”,而非“哪一个更积极就接受哪一个”,因为后者只是自我欺骗而已。积极的并不总是好的,哪一个极端理想主义者(以及他们的想法、理念)不是积极的呢?

8、张冠李戴

有时候,论点和论据之间尽管全无逻辑联系,却可以用一种“显然合理”的姿态绑在一起——好像还有那么一批人热衷于如此操作,因为他们发现这样张冠李戴、胡搅蛮缠竟然非常奏效。

9、辨析感悟

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分辨,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

10、克服恐惧

“强”与“弱”才是自然界中真正存在的本质,“善”与“恶”往往只是弱者一厢情愿的定义。

人人都有弱电,因为人人都会有恐惧。恐惧需要克服,勇气需要培养。事实上,“用起需要培养”这句话里面的“培养”不如换成一个更朴素的词——积累。

11、辅助工具

所以,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时,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了!”或者“停!这个念头最没用了!”

而另外一些句式,则要刻意回避。例如这句话:

。。。。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以下一些句式最好经常使用,因为它们特别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并且也有刺激思考的作用:

ü。。。。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

ü。。。。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ü。。。。不一定。。。。

ü。。。。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ü。。。。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ü。。。。看起来像。。。。可是。。。。

ü。。。。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ü。。。。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ü。。。。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ü。。。。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ü。。。。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ü。。。。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ü。。。。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ü。。。。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后却完全不现实。

ü。。。。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

第6章交流

1、学会倾听

A.我们的大脑有一种模式拼接能力: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曾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并总是以一种我们自以为有意义的模式。

结论:必须想办法获得一种或者一些能够用于鉴定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识。

B.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为了让自己听得更有效率,我们要牢记住这个简单而又实用的原则: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记录要点)与“预期”。

说者的语篇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

结论: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听”状态。

2、说与不说

A.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B.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

C.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3、交流守则

A.第一个原则: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如果我们作为讨论的一方,发现对方已经不再“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那么就马上停止讨论吧,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讨论的对象。

B.第二个原则: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体或者集体

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只有一个——退出讨论。

C.第三个原则: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方抛出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不是吗?”对话就应该结束了,因为说这句话的人已经把自己的脑壳闭掉了,或者干脆毙掉了。

4、正确复述

沟通在很多时候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因为某个参与者而导致“有效沟通根本不可能达成”。具体一点说,如果甲与乙两个人需要沟通,过程是:甲将他的想法用他的语言表达出来(即“编码”),乙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甲的语言(即“解码”),然后反过来再次进行。词过程可能重复数次。

结论:为了保证沟通顺利,往往需要添加一个验证机制,或者说反馈机制。

5、勤于反思

A.深刻了解经验的局限

B.时时刻刻保持警惕

C.使用记录,使自己能够记住更多经验

D.通过观察和阅读吸取他人的经验

E.试用类比跨越未知与已知的障碍

只要有时间就去读杂书——越杂越好,多多益善,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F.耐心等待以拥有不能快速获得的经验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遇到不确定的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不一定非要急着获得答案——马上获得解答往往是不可能的。

第7章应用

1、兴趣

说来说去,是顺序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大多数事情,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能擅长;擅长了,自然就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了,兴趣自然就浓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进入良性循环。

2、方法

核心: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痛苦

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

为了避免“重复犯以往错误”有两个很简单却非常有效的办法:

A.在面临尴尬的时候,一定要用文字、图画等形式把自己所遇到的尴尬记录下来——当然,最好是记录在同一个地方。

B.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弱化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

反向用法: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想办法让自己快乐的去做。比如记单词就能赚多少钱等。

4、比较

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大坑。再干脆点儿说,比较就是陷阱。

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

5、运气

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记住: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从本质上来看,运气不过是与我完全无关的一种现实存在。换句话讲,尽管运气确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

6、人脉

A.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或者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

B.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

建议: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7、自卑

最佳状态貌似是:

愿望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感觉中的自己

A.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整个社会向他灌输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

B.优秀的人更容易自卑。

C.停止嘲弄他人。

D.另一个比较“技术”一点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

E.在自己的语言中,把“优点”和“缺点”这两个词替换成“特点”。

F.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8、灵感

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而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9、鼓励

我有一个尽量坚持的原则: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10、效率

记住: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A.黄金分割率: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小时,用大约6.18小时去工作和学习,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享受欢乐——你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B.成为控制大脑的人:看看每天自己做的事情里,有多少是尽管无趣却非常重要的,有多少是非常有趣却不重要的。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C.没必要每一件事都要做到100分。

D.番茄工作法:例如,你需要专注于这件事情2小时,即120分钟,那你就可以把当天的任务分解成6块,每一块用20分钟去完成,再把20分钟当作专注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每个时间单位过后休息5分钟,想办法犒劳一下自己——喝杯喜欢的饮料等。。。在休息时间的最后一分钟,重新振作,试着恢复状态,进入下一个基本时间单位——另一个20分钟。

11、节奏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A.应该记住: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B.正确的策略: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12、物极必反

A.绝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

如果必须减少的解决方案:把自己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到4小时;然后,在中午12点左右,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地方打盹30分钟;到下午18点左右,再找个地方打盹30分钟。这样,削减了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样精力充沛。

小窍门:在打盹之前喝一小杯咖啡,然后迅速睡过去。这样,在30分钟后醒来时,大脑会处于清晰的状态,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B.尽量不要减少与家人交流的时间

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很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支持我们的肯定是也通常是我们的家庭——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好是坏。

C.最好不要放弃自己的社交时间

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

13、自我证明

“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恰恰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

自利性偏差:当一个团队成功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贡献而忽略别人的存在;当一个团队失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倾向于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的过失把自己排除在外。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气平和的能力,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如何议论根本没办法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状态。

第8章积累

1、坚信积累

A.复利的力量与神奇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甚至让人感觉聊胜于无,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

千万不要跟怕麻烦的人在一起,也不要跟怕麻烦的人交朋友,因为这种人会把他们怕的所有麻烦全都甩给朋友,瞬间就把所有的朋友——当然包括你——全都变成另一个更大的麻烦。。。。接下来,背叛是他们唯一可选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B.如果彻底理解积累的重要,相信积累的力量,那么再进一步,及只有一个结论了:越早醒悟越好。

要坚信积累的力量,即便遇到了尴尬,即便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

2、越早越好

A.越早开始越好的事情没几个,理财排在第一位

理财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可大多数人就是不会。

B.先说说那块著名的棉花糖

每次实验时,屋子里只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和一名实验者。孩子坐在小桌子前,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和一个摇铃,盘子里有一块棉花糖。实验者对孩子说,自己要到隔壁屋子“干活”,如果孩子想吃这块棉花糖,就摇铃,实验者马上会回来,孩子就可以把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吃,一直等到实验者“自己回来”,那么孩子可以吃两块棉花糖。

多数孩子当然忍不住诱惑,不到15分钟就吃掉了那块棉花糖。只有30%左右的孩子“拼命”忍住,最终迟到了两块棉花糖——这些孩子才4岁,就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自控能力。而从整理来看,能抗拒诱惑、有足够自控力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

C.回来说说理财的事

1).所谓理财,这个定义比较合理、准确: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这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2).贫穷意味着诱惑显得更多,更大、更明显。

3).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

D.为什么今天的人更应该重视理财呢?

理由特别简单,最重要的是:人们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了。

另一个与之相关的因素是:人们可获得收入的工作时间也随之变长了。

E.理财成功与否与聪明与否的统计关联最小

理财最难的地方有两个:

l对自我的把控

l对风险的把控

这两个都是可习得的,且习得之后不可逆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都是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习得的技能。

1).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

2)给孩子承诺后,承诺兑现的环境培养出的孩子的自制力比不兑现承诺的孩子高3倍;

理财上的风险意识,跟遗传没什么关系,跟智商关系不大,它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失败、通过自己的教训、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获得的东西——哪怕在书上看过、听别人说过也没用。

开始学习理财,可能也是改善自制力、自控力的方法。

3、如何开始

理财越早开始越好,这已经说过了。那如何开始呢?从今天开始存钱

A.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微博、微信朋友圈固然得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系统,也要常常升级自己的大脑,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B.现实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整体上来看是会越来越好的,可每个个体的情况却不一定。很多人越来越糟,没有人会自动变好,只有行动才会带来变化,期望本身在没有行动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变成自我欺骗。

C.成年之后,生活的一切几乎都是选择的结果。

给自己一个机会,在5年之后体会一下突然可以动用一笔闲钱的机会。

4、躺着赚钱

主动收入

被动收入

建议: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从现在开始刻意寻找那种可以一次性付出却能够长期获得收入的事情去做。这种事情不像看上去那么难,甚至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比如,过去只有靠写书被正式出版才能拿到版税,现在很多人写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就可能获得读者“打赏”,收入甚至比写书高一点,这就是趋势。

5、自由意志

从本质上来看,科学的敌人并不一定是宗教,科学的敌人一定是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既定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A.学识使人坚毅

B.在今天这个时代,求知就是求富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打败谁才能过得更好,起码可以过得足够好。细想想,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

在一个普遍认为人们其实没有选择的世界里,用以学识支持的坚毅认定其实选择是存在的,并且是可追求的,是有很大相对优势的——就是这样。

知道收入分为两种,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而后更重视被动收入,这也是选择,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更是一个改变未来的选择,不是吗?

6、生活目标

高品质生活: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高品质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比如,“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等

A.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B.人们误以为“美”与“不美”是一种主管判断,可事实上,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所谓的“主观”,实际上指的是对美的感受有多准确

C.对美的认知是可以培养的

D.有审美意识,有审美能力,有为自己创造美的意愿和动手能力——这是长期培养之后习得的结果。

E.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与金钱无关,因为更多更重要的审美体系,需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器官的感受,而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F.换个角度来看,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拥有更高级、知觉更丰富的器官。最终,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G.很少有人意识到也好像没什么人讨论的是,审美意识的开化和审美能力的积累,自始自终都在影响人们的理财过程。

这篇文章其实在传递一个信息:高品质生活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也不一定要有钱才可以拥有。但未来因为现在开始理财成功的你,一定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7、注重学识

理财也好、投资也罢,要抛弃勇气,注重学识。

A.在理财与投资的起点就要明白:成功与所谓的勇气无关,靠的是足够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能力——这才是成功的智慧。

B.仅仅能够感知风险的存在,清楚地知道风险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大量观察、大量思考才能真正习得的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理财,生活中任何方面其实都是一样:安全,要靠避险,而不是冒险;要靠小心,而不是勇气。

风险与收益一直共存,并且,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对它的了解和学习而被控制的——这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显然,它不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配合人们的行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与它共舞

8、节省与否

有些钱真不能省,否则注定“屌丝”一生。。。。

科技的进步正在某个层面抹平贫富差异所造成的生活质量差异。

在这个时代,要求年轻人过分节俭,甚至过分降低生活水准,在我看来简直是“不人道”的。而且,有一些钱是绝对不能省的,因为这种“节省”可能会伴随着很高的隐性成本,或者在将来造成很大的负担——今天看起来省了,可将来却要因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A.买书的钱不能省

B.买工具的钱不能省

C.事关安全的钱不能省

D.事关终极体验的钱不能省:终极体验的特点是,当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来的享受替代。

E.知识产权的钱不能省,我总觉得程序员用盗版软件是个特别“屌丝”的行为——你自己指望用技能、产品赚钱,却坚决不让别人用技能、产品赚钱,这种逻辑让人无语。

小结:节省肯定没错,但节省肯定不是创造未来的主要方式。铺张浪费肯定不对,但在一些地方对自己好一点,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没错。

9、人丑就要多读书

所谓的聪明,虽然可能也受先天条件限制,但聪明确实是可积累、可锻炼的。

A.有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变化时,基因也会发生变化。于是,多读书吧,让自己更聪明一点,也为了下一代。

10.被动之处

所谓的被动支出,通俗的讲,就是指“你还没做什么,但你的钱已经被花掉了”。

A.通货膨胀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越有钱的人,“恢复能力”越强,就好像受了同样的伤,身体强壮的人相对更容易复原一样。

B.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C.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条:尽量只为生产借钱,尽量不要为消费借钱

D.甄别“必需”和“必虚”

E.尽量剔除瘾性消费

F.向父母求助

G.更进一步

人一辈子基本上靠3种力量:

l体力

l智力

l财力

有两个自然规律在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变过:

l只有第一被重赏

l财力积累无上限

上面用过一个词——超群,意思是说,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比别人强一点点其实没多大用,必须是第一,否则不可能被重赏。而自然规律就是“老大通吃”,发展到今天,这个趋势越来越夸张。创投圈里流行一个朴素的认知,其是古老的自然规律:这个世界,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财力跟智力和体力不一样,除了可积累、无上限之外,还可以直接让子女继承

所以,细想想就会发现,只有养成积累的习惯——无论是在哪方面——才是抵消被动支出最有效手段

11、认知周期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所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A.每次巨大技术变革出现的时候,都有一批投资者死在路上。

B.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C.繁殖能力强是王道。拿到理财与投资里说,就是存的越多越好

D.其实这也是传递重要知识时所面临的困惑与困难——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并不相关

12、性格养成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所谓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分辨好坏的思维体系。于是,价值观影响选择,选择影响行动,行动构成命运

A.虽然环境对于性格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脱离环境的影响,或者至少部分脱离

B.不做没用的事,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导致的选择。平时人们所说的“想不开”,其实无非就是“价值观混乱”。

C.是什么影响价值观呢?我觉得与影响审美能力的因素是一样的:还是学识。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学识相对容易获得,而且越来越容易获得

最终,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自我选择积累的结果。想明白这件事,就又在一个方面彻底放心了。

13.别做“险盲”

仅靠别人教永远是不够的,要靠自己学才行。至于“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要平静地接受一个事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笑。

很多人看起来一辈子倒霉,可实际上,那所谓的“倒霉”是有来历的。他们对风险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倒霉的原因只有一个: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

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公平是有成本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