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生无常。我们感受着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感慨着身边的人事变迁,常会作如是想:人生无常。
但有时跳出我们所生存的空间,让我们的思想飞到“蚁居”之外又会发现,历史的长河一路走下来,个人处于其中,又哪能看出变化来?从这方面来说,“人”生又是恒定的,那就是都有着生老病死。谁也不必同情谁,谁也没资格也没有更多的资本去代替别人的痛苦。一旦自己身逢异变便也会明白了,没有人能代替自己去痛苦,更没有人能因同情自己而便消得了那份痛苦。
前两年,我家老父母连续两年内先后遭遇事故身体受损,我也感慨自己不能去代替受这份苦痛。这些年来,我也听闻了太多的不幸,有同事遭逢车祸,至今未醒;有朋友含悲忍痛送身患绝症的亲人上了天堂……
自己能做的实在有限,日思夜想,想得多了,感觉我便连“悲天悯人”的表象也看透了,“悲天悯人”是没有用的,没有任何人能消除那已经发生的事故、病变、痛苦。只有事主本人去承受。身边人能做的,除了经济上的支援,便是陪伴了。若连陪伴的时间也没有,便只能胡思乱想以度日了。有时忙于俗务,便连胡思乱想也是不能。
所以,在能胡思乱想的时间里,思想未免有些跑远走偏。有时发现,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看问题实有必要,跳出人这个生命的范畴来看世界也未为不可。正如有时做的梦,我跳出自己的身体,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梦中或做无谓的挣扎,或无助地坠向深渊。如果我们能将眼界放宽些,视线放长远一些,看现在的自身,会否更超脱些?
如此想来,又何必在意眼前自身的小痛苦小折磨,又何必耿耿于面对身边人事遭际而无能为力的状态?再想一想将来自己与下一代的关系,谁又离不开谁?看开些,随意些,一切顺其自然,或许我们会少些痛苦罢!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孔老夫子总结自己到七十方能“从心所欲”。在宋代也有苏轼发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慨叹。思来想去,唯有长叹:人生在世,活好当下,又要顺其自然,至易,又至难矣。我们到老时回首己身,回首人世,会否发现,人生无常,人生亦有常?
“无常”是因为我们没有料想到那么多,或者想到了也不会以为那“无常”之事有时离自己有那么近。如果我们立足点高些,把许多将要发生的以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当做是定数,你早晚要经历,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是“有常”的。看近了,人生无常;看远了,人生有常也!
即使明白到这一点,可是身处其中的我们,还是避免不了人生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之苦。只因我们是要切切实实走过人世这一遭,我们不是机器,我们的感情容不得我们无动于衷。
在人生这条长河里,我们只能往前走。
――写于2014年12月
修改于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