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蔡博
人生的迷茫,从学会赚钱开始,赚钱就需要你有几把刷子,也需要你有一些优良的品质,比如勤奋,人品好。很多问题,从学会赚钱开始,包括家庭矛盾,孝顺父母。赚钱了,发现赚钱是不容易的,我指的是大一点点的钱。然后矫情,不好意思,放不下面子就统统地抛到太平洋去了。如此,不成熟不可能,如此不再抱怨,如此,不接地气也得接地气。
有人说相由薪生,在社会上,话语权也是由薪生的。刚才谈的是赚钱,没有钱,人生寸步难行。看一个人写的文章,说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两个独特的学生,一个家里很穷,父亲不在,母亲一个人供两个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申请贷款。另外一个穿的特别好,特别无赖。每每班级搞活动,另外一个同学为了省钱都不参与,因为他要去勤工助学。偶尔班长看不过意,让班级替他出,他也不去。实在拗不过,活动中,也是替大家做事,拿东西。遇到有同学家里有事,他还一直帮同学做笔记,并且寄到对方老家,因而人缘关系非常好。另外一个同学,就是既要参与活动,承诺出钱又不给钱。每次和同学聚会,AA也不给人钱。经常借钱,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不但不还,并且人家问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你怎么这么小气。
后来,大家毕业,第一个同学读研究生,作者跑北京工作了。突然有一天,他打电话给作者说要借三千块钱交学校的费用,并且承诺一个月后还。作者爽快的借了,但是约定的时间,联系不上他,而且所有同学都联系不上他。
三个月后,他面容憔悴地来到北京,这个时候才知道,他母亲住院,回家照顾母亲,钱全部花在治疗上面了,可惜最终母亲走了。由于不舍得充话费,因此失联了。
他特意赶来北京道歉的,说三个月后他会还钱,后来,他遵守诺言,果真还了,只是又瘦了一大圈。
写到这里,记得2003年考上中山大学的研究生的时候,还在广州面试,见了同学。同学说,读研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问我们借。借给学生,确实需要有点担心,需要等待,虽然风险不大。后来开学的时候,想问对方借一千块钱,对方拒绝了。
很多人说,在广州你不要借钱,只是我自己一路读书,虽然无数的人拒绝我家,但是没有偶尔那几个信任我们的,借给我钱读书,估计够呛。因为他们能帮别人的时候,我都爽快的帮忙,甚至是陌生认识一些天的人,甚至是不小的数目,甚至基本上所有的说一个,三个月还但是一年多以后还,我也不那么计较。只是,有的人,还耍赖,好在我打了欠条。
钱就像一面镜子,赚钱反应你能力的大小,还钱反应你人品,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