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放声吟咏。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简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几经风吹雨打人,竹杖芒鞋常啸吟。 斜照萧瑟寻常事,谁听何处声穿林。 因为喜欢,所以改编。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醉八篇阅读 4,748评论 7 17
  •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自己有时虽仍处于任性和冲动的状态,但大多数的自己还是会选择宽容、放下与理解,希望自己的...
    舟河阅读 1,072评论 0 0
  • 刚刚D同学说:“你帮我想一个名字吧。” 正在努力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的我顿时有点懵逼,就问他:“为什么?你之前的名字不...
    37分贝的鲸鱼阅读 5,183评论 0 0
  • 大佬[Sluka KA--Author ] Transition to chronic pain: opportu...
    Mabel娜阅读 968评论 0 0
  • 当一个人试图用拥抱去感化一个仙人掌,那么结果会是什么呢? 是遍体鳞伤吗? 不,他可能会变成另一个仙人掌。
    槿色凌阅读 3,2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