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校做毕业设计实验,因跨专业考研而并未在本科专业上下过很多功夫的我,在实验中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菜鸟。因此,导师派一位大二的小助手带我熟悉实验程序。
实验繁琐复杂,需要耐心和细心并用,更考察精细的动手能力,仅程序就令我眼花缭乱。而为我做示范的大二小朋友却沉稳熟练,话语不多,却在举手投足中透着一股精干之气。我在暗地观察中不免有些钦佩,这小姑娘绝对是一把好手。由于整个实验只有我们两个人做,于是便渐渐熟识,话也变得多起来。
聊天过程中,当问起将来的打算时,姑娘说她不打算考研,只想找一份轻松而稳定的工作,只是现在的工作非常难找,说不定会不得已考研。这种想法无可非议,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打算,考研也不是唯一出路。本对这种观点并无异议的我,听到后面一番话却非常咋舌。
她说:现在找工作主要靠关系,没有关系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对于像自己这样出生农村又无资源的人来说,找到一份好工作是比登天。自己也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现在一个稳定的工作都特别难找。公务员很稳定,但是非常难考,研究生更难,每天看到师兄师姐早起占座,想想都辛苦。并且研究生出来还不一定找不找得上工作。
我说了许多种克服考研条件艰苦的方法:如可以去考研自习室,这样省去了图书馆占座的麻烦。但她说报班万一没考上心疼钱。我接着说,或者回家学,反正大四几乎没有课。但她又反驳说回家更没有动力,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似乎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考研的困难。
我又说了一些诸如研究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公务员和考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等等。但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她陷入一个死循环:自己没有社会资源,不可能找到好工作。可以增大胜算的能力又太难获得,考研考公务员难于上青天,于是每天唏嘘长叹。
我为她感到惋惜,因为我并不觉得她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只是被认知的误区耽误了很久。由此想到,这恐怕是很多大学生共有的问题:资源决定论。但现代社会中,还有比资源更重要的武器:能力。
首先:社会资源的大小,也就是俗话中的“找关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因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通过自己的人脉得到某些职位,想必也不用担心这类问题。但父母的资源不在于绝对值的多少,而在于与此匹配的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对质量大小,即你出生在什么样的阶层,必然会拥有此阶层或多或少的人脉,而往往会向往更高阶层或者同阶层更多的资源。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生活在一个村子,你的父母肯定认识村长和支书,如果关系好一点则还可以说得上话。因此,村里的事情自然很好解决。但若是羡慕城里,就会造成资源的相对匮乏。于此类似,生活在城里,自然会享受城里的资源,比如父母是医生便会得到看病的便利,是商人则会得到金钱的便利。但城市也分一二三线,人人都向往一线城市的资源。但一线城市居民的工作同样分三六九等,因此自然也会追求刚好的社会关系。如此看来,谁也不可能满足现在的社会关系,都认为资源匮乏,因为比较是无止境的。
那么,优化或改变自己命运的还有第二条路:能力。个人能力的大小是可以用绝对值加以衡量的。能力平平,利用现有社会关系可以得到一个生活方式,但这种方式是多数人都不满意的。因为人总是想比父辈过得更好。如果能力爆表,则有可能改变阶层,也就是改变自己以及家庭乃至后代的命运,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不然也不能称之为能力爆表。
所以,一般的人都会在平平与爆表之间拉开差距。比如,高中文凭与本科、硕士之间的差距,这是个人可以奋斗且得到的能力提升,并追求比之前稍强的生活质量。比起不可控的家庭资源,这也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方式。因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既然明白了这层关系,下一步的问题显然是能力如何培养,以及自己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能力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对于大学生这一硕大的群体,能力无非为:学历,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当中又会分为许多分支:比如通过考英语四六级、教师资格证提升工作能力,考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能力等。有条件的同学还可参加全校乃至全国组织的辩论赛,去国外交流学习等。但不要害怕,各大网络流行的考证大法便是能力提升最简单的方式,可以说进步无处不在。
那下一个问题将显得更为重要:我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在想,如果自己并不具备特殊潜质,那学的东西再多也毫无用处。因为自己的硬件设备不够先进,自然拼不过数不胜数的优质天才。而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放弃了培养自己。但你错了。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对自己不是很自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自卑。也许从小被父母要求严格,也许被老师批评无数,从而在心中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卑。所以,只需锻炼自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每天设定小目标并不断达成,坚持一段时间将会看到奇迹。
第二:自弃。他们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够优越,没有令人羡慕的社会资源,便觉得有能力也无法改变目前的状况,或者压根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这种人不会努力奋斗改变自己,而是唏嘘社会不公,竞争惨烈,导致自己无立身之地。上文提到的姑娘就属于这种类型。
这种想法的根源在于懒!他们不愿付出代价,患得患失,生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但我只能抱歉的说一句:人生无常,谁也不能打包票说考上研一定能找到工作,考上公务员一定高枕无忧。一切都要自己尝试与拼搏。既想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又不愿吃苦,怕自己吃的苦换不来蜜一般的生活,便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没有优秀的家庭资源。这种说法大错特错!资源只是借口,而归根结底是太心疼自己。我不相信一个人打定主意要干一件事时,找不到相应的办法,更不相信锲而不舍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会被困难绊住脚跟。有的只是你的理想不够坚定,行动不够迅速。而资源的多少,是拿出生便不能更改的命运做一副虚假的挡箭牌。当身边和你家庭环境一样的人享受到亲手奋斗的生活时,你还能拿什么搪塞流逝的机遇与奋斗的年纪?还能拿什么去支撑命运注定论?或许你很快便会转向能力不足的第一种情况:自卑,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废柴。但是抱歉,你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亲手打造的。
醒醒吧朋友,这个世界并非你想象的那样不公平。所谓的公平,更多的体现在付出与耕耘中,而若把懒惰得来的生活怪罪于人生而不等,才是真正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