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某世界500强一众员工在公司门口举着白色条幅的视频流传在网上,视频里大多数是40岁往上的人,他们喊着“某某公司不厚道,好好的公司说关就关,我们不签字”,条幅内容也是声讨这种行为,表示自己的维权态度;几乎同一时间,曾经信誓旦旦不裁员的阿里(北京)宣布第一批被裁员人员将于三月底离开公司。经济寒冬,让不少公司调整战略,甚至开始裁员。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这毫无疑问是在此形势下更利于发展的一项措施,只要没有违反合同违反法律进行买断,乙方也只能收下买断款,奔向职业生涯下一站;而从失业人这方面考虑,很多人已在这里工作数十年,甚至把青春和热血都留在这里,现在你说不要就不要了,而且大规模的失业以及如今的现状,找工作变得更加地困难,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生活突然改变的成本,你的N+1还真没有留下继续工作有诱惑力,在这里干了大半辈子了,你说你不要了,我该何去何从。
那么,为了避免成为寒冬里的“冻死骨”,可塑性尚好的年轻人该如何“未雨绸缪”呢?
01
不断学习,提升“公共技能”
2014年春节,在我距离毕业进入社会仅剩两年的时候,名校毕业早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的堂哥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谨慎地选好行业,选好行业就去深挖这一块,包括技术的积累人脉的积累,不要轻易去改变行业,因为是自己深思熟虑做的选择,即使需要跳槽,也能够在行业内跳,不至于从头来过。
其实,这就是大方面的一个“公共技能”甚至人脉,当一个人在一个大行业有所积累了,那么他一定会很熟悉这一块的业务及技能,换工作也是在“体系”内部,大同小异而且比较好融入;而同时,后来在我进入职场以后,通过总结我发现,在工作的中,在不断积累本行业资源的同时,也要通过学习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公共技能,这些技能看起来似乎更加“小”,应用的范围却涵盖了整个的职场,甚至自由职业,包括技能,也包含素质。比如说一些非常普遍的工具的使用,办公工具如Excel、PPT,语言工具如English,演讲与口才能力,自我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助于对自我能力库的丰富,同时也有助于成为一个更高水平的人。
02
培养兴趣,兴趣也能“职业化”
有句话说,你如何度过你下班后的两个小时,将决定你未来的工作走向。这句话仔细去揣摩,大概能够挤出来一点点鸡汤的痕迹,但是当你真正的去付诸实践到具体的每一天,通过时间的积累,相信这句话将会充满实际的力量。
下班后的两个小时,可以拿来提升自我的素质,也可以拿来培养一个小乐趣,小兴趣。如果你喜欢养花,下班后养的花将不只是你生活当中的花花绿绿,也可能让你成为一个园艺师,让你的未来变得五彩斑斓;如果你喜欢自己琢磨厨艺,也许它就在短期内解决的是你的每日温饱,随着你技艺的提高,或许真的可以解决你的“吃饭问题”;如果你的兴趣在于减肥,也许在你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拥有了一个很好的身形后,伴随而来的是你对营养学的知识积累以及你对健身的深刻体会,你可能成为一个营养师或者一个健身教练。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收益就会在哪里,但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的投入,以及自己的积累与总结,所以好好地培养一个兴趣,也许某一天,它就会成为你的职业。
03
关注“小趋势”,做风口的“猪”
在2019年的跨年演讲当中,有一个词不断地被罗振宇提及,“趋势”。二十多年前,马云眼光独到地发现了互联网的未来,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阿里打造成了如今无可比拟的商业帝国;十年前,逐渐地有了智能手机,直到现在,移动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这几年,是自媒体的时代,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公众号,到如今的短视频、直播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媒体已经不再是梦;未来呢,知识付费的内容的时代也好,交通共享的时代也好,甚至VR的时代也好,这一切都是在它出现之前的一点点趋势积少成多而来的,也许,你会说,它是被创造出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创造未来的能力,但是有心人一定可以凭借敏锐的嗅觉提前了解趋势并且为未来做好准备。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说的便是趋势的重要性,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够有远见地知道那些能够把自己“吹起来”的风口,并且投入进去,也许就能够开发出自己的新的职业,拥有新的身份,成就全新的自己。
水无常形,不让自己定型,随着时代去成长,是最好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