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最接近的人
——《敬畏生命》阅读体悟
因为阅读一本书,在书中遇见了另外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人,于是就去寻找、查阅与其相关的信息或购买他的专著等等,我称之为阅读的连环效应。读《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这本书,就是中了周国平先生在其《周国平论阅读》中《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这篇文章的连环效应。
首先是作者阿尔贝特.施韦泽本人吸引了我。他的多重身份令我肃然起敬:神学博士、哲学博士、医学博士、管风琴演奏家、巴赫音乐的研究家和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获得的无上赞誉让我瞠目:“作为举世闻名的伟人,施韦泽体现了古希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基督教博爱精神和启蒙运动人道主义理想的完美结合”,“他是唯一一位可与甘地相比的、对这一代有道德影响的西方人”,“阿尔贝特.施韦泽和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大概是最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最高成就的人”……我一直在琢磨一个奇怪得令我自己也觉得可笑的问题:他是人还是神?如若是凡人,怎么会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如若是神,又怎会在凡间?那他一定就是不小心坠入俗世的神人!我如此自圆其说。
如此神奇之人,让我充满了认识的好奇和读他的渴望。于是,我打开了《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这本书。对我而言,这的确是本难以阅读、更难以理解的书!虽然只有150页,但我却是用了少有的虔诚和难得的耐心磕磕跘跘、勉勉强强地读完,为此我还是感到了些许欣慰。不得不说,我与施韦泽先生是完全不在同一个认知层次和思维维度上的人,精神品级也差别很大。庆幸,这本书拉近了我对他的距离感,更升级了我的生命观。
记不得“敬畏生命”是在什么时候进入我的视野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以词组的形式静态地存贮在我记忆仓库的一角,只偶尔会被当作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号随口说起。后来,在读丰之恺散文《佛无灵》时,一句“我的护生之旨是护心,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深深触动了我,便渐渐有了“护生即护心”的意识,对小动物多了善意与友好,但这只限于我认为可爱、有趣的昆虫、动物,对待蚊蝇、蛆虫、老鼠之类的,我仍是丝毫不心软,更不会手下留情,绝对是除之而大快。在我的生命意识里,除害灭害乃天经地义,人之常情,应该不会有人为此心生愧意的。
但是,作为独特思想家的施韦泽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也是如此。人都是通过自身感受性这一完全主观的尺度来区分高级的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的,并由此决定以伤害、牺牲某种生命来成全、保存其他生命。而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其他生命本身究竟是什么以及在世界整体中的意义。真正的敬畏生命,只有在不可避免的必然条件下,才会给其他生命带来死亡和痛苦。采取敬畏生命的立场、对所有生命行善的伦理行为,会让人以一种基本的、深刻的和富有活力的方式变得虔诚,从而与宇宙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关系,使之达到更高的理性,实性人性的圆满。
施韦泽更是一位行动伦理家。他认为生命伦理的关键在于行动的意愿,要做一个真正的、自觉的与世界共同生存的人。而人所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来看,始终只是沧海一粟。1913年,施韦泽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创立诊所,圣徒般地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直至逝世。人心中的光明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放射出来。施韦泽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践行生命伦理,坚守人生信仰,彰显出熠熠生辉的伟大人格,成为失去信仰的现代人的精神导师、道德典范。
与神最接近的人,一定是精神最纯粹的、心灵最丰富的、爱意最真诚的、行为最高贵的,他会在与宇宙建立的精神关系中,获得永恒。施韦泽,就是这样一个与神最接近的人!最起码,他教会了我用真诚的精神关照一切神圣的生命;最重要,他让我看到了人格伟大的无限性和人性圆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