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之前,健康饮食对于我而言是营养均衡,而且动物蛋白质的摄入必不可少。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反思的机会,重新审视饮食观念,到底要怎么做才算健康饮食,才能保持健康。
关于本书的作者和推荐者
作者之一:
T·柯林·坎贝尔(T.Colin Campbell)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
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由他主持的中国健康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的关于营养、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
推荐者:
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的创始人,航空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
关于动物性蛋白质的真相
大多数人都认为蛋白质就是动物性食物,比如各种肉类。餐桌上有更多的肉类,代表着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但,这不意味着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优的蛋白质不代表最健康。动物性蛋白被称为优质蛋白质,但研究表明,“最容易罹患肝癌,正是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族群”,越营养越危险。
“低蛋白质饮食可以显著降低癌的发生率”,这令人吃惊,也极大的刷新了我们的传统观念。
摄取动物性蛋白质能长大高个,这种传统观念中事实上暗藏隐患:吃最多动物性蛋白质的人,也最容易罹患心脏病、癌症与糖尿病。
每日饮食中10%的蛋白质建议量已经远远超过实际所需,但大部分人每天食用的蛋白质却都超过这个建议量。
对于蛋白质的偏好,认为蛋白质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误导了饮食思想和行动,也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植物性蛋白质如何?
相较于被认为品质好的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可能会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但就整体性食物而言,依然具备我们需要的全部的必需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质虽然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较慢,但相对而言却较稳定,可以说是最健康的蛋白质——稳扎稳打才是赢家。
所以,吃素并不意味着营养不良,肉食主义者也不代表着营养均衡。是否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取决于饮食习惯,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植物中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我们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而动物性食物的抗氧化剂含量,来自于其所吃进的植物,少量存储于体内。孰好孰坏,不言自明。
健康饮食的重新审视
我们会被“低碳水化合物”和各种所谓的饮食方法所误导,缺乏判断能力,主要是因为缺少真实的信息,以及有效的信息。
所以,重新开始学习,才能分辨出逆耳忠言,发现我们对于饮食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毕竟,我们都想吃的对,活得好。
健康饮食八大原则
一、食物营养团结力量大
二、维生素补充剂并非健康万灵丹
三、植物的营养成分比动物性食物好
四、营养决定基因的展现
五、营养可以控制有害化学物质的副作用
六、营养能预防、扭转或终止疾病
七、对慢性疾病真正有益的营养将全面支持健康
八、好营养能创造整体健康,所有层面环环相扣
怎样吃才健康?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摄取全植物素食,同时将精制食物、盐分和脂肪的摄取量降至最低。
在作者列出的表格里,降至最低摄取量的食物包括:精制碳水化合物、添加植物油、鱼类。避免摄取的食物包括:肉类、家禽类、乳制品、蛋类。
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当然很难,无肉不欢的人不会放弃对肉类的执着热爱,很多人会因为没有芝士蛋糕而觉得生活索然无味。
吃?还是不吃?是个问题。希望在我们选择的食物里。只有彻底改变观念和饮食习惯,才能得到最大的健康利益。
毕竟,追求健康不是为了永生,而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