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新学期的第二次课,同学们的学习状态还是很不错的,我也有意识地增添了比较多的课堂互动环节;提问的时候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抛出“花边材料”,与此同时,我对“教学相长”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我发现,当我们的课堂上不再有聊天说话的学生,不再有玩手机、睡觉的低头一族,当我们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课堂纪律,当我们在讲台上看到台下一双双和我们有交流的,或不解,或顿悟的眼神,你的心情会变得大好,你没有了职业倦怠,会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你也会突然发现这些学生其实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和预估,你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但是,随之而来的,你一定也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很不足,自己还需要学习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学生随时会冒出的问题,你会有动力去想法设法把你的课堂打磨得更加有趣味,更加精彩。
人,真的都是需要得到反馈的,当我们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收获了积极的、正面的反馈之后,我们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然后更加积极地改进我们的教学。
回想之前,在有的班级讲课的时候,一节课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说话的,玩手机的,睡觉的,三番五次挑战你的忍耐底线,这种情形下,压抑内心的怒火,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大纲要求的授课任务已经不错了,至于增加知识的深度、广度、学科前沿内容的引入等等这些,压根就不用提了。面对这样没有求知欲,不思考,不提问的学生,其实反倒很轻松,因为现有知识的存量应对他们足够了,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其实非常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不过,有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课堂出了问题,当我们不能够吸引学生,我们还是可以从自身找到一些原因的。
如果,我们花了足够多的心思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我们能赋予课堂更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如果我们更具有同理心,更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也许我们就能唤醒学生心中本来就有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点燃他们对面对未来的希望。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屏气凝神,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与老师积极地互动;敢于向老师提问和质疑,也许这就会成为我们无法懈怠,不能偷懒的理由,或者转化成我们身上的责任,让我们不停充电、不停学习,让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十倍于学生对我们的要求。
所以,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其实很难分辨孰因孰果,也许它们是互为因果吧。
“教学相长”,你同意吗?
作者| 蔡智慧
80后,大学教师,七岁孩子的妈妈,热爱阅读和写作,相信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后知后觉,不想再接受既不精彩又不糟糕的人生,所以正式开启我的学习、认知之旅。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让我们一起见证积累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