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的阅读,你还需要补充式的思考!


01

上上篇里,我提过阅读畅销书,需要质疑式的思考畅销书的阅读,你需要质疑式思考。(点击蓝色字体,文章自动跳转)意思就是警示自己,不能人家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要有自己的主张观点和价值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能抨击和诋毁,这是品性的败坏。)

今天,我又想到了一点:畅销书的阅读,还需要补充式的思考。

啥意思呢?

你看啊,凡是教你成功的书籍,什么鸡汤啊、鸡血啊、理论知识点啊、成功方法论啊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鸡血鸡汤我们就不说了,喝多了不仅容易腻,而且容易胀胃。

理论知识点,说过了,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就闹笑话了。

那成功方法论呢?

我的回答是:

面对它,你需要为自己找到匹配的例子和适用的场景,必要时,加上前提条件,同时认清它。

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这点呢?

因为方法论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加速了它的可成功性,一旦你尝试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焦虑就产生了。

譬如作者在书中举的一个学口才的例子,小姑娘先前是个说话相当不自信的人,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最终变成了以靠演讲谋生的“网红”。

乍看之下,是不是觉得很励志,甚至还可能暗暗地想:她都能行,我肯定也能啊,我敢挑战自己!

但你要知道,做成一件事情,有很多变数,一个人的成功,另一个人是很难完全复制的。

由于个人禀赋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回报来的速度必然不同。我们始终无法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和经历了什么。

所以当在一个教你如何走捷径的方法论前,你要看清楚它是否适用于你,是否隐含了前提条件,这是补充式的思考。

好了,说完这点,本文的一个主要目标也就完成了,因为上一篇《精力管理手册》只说了能量管理的金三角模型,还有一些节选笔记,我认为也是很有摘录必要的。

02

首先,习惯的力量。

什么是习惯呢?

习惯就是你很自然的做一件事,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它的反义词是刻意的做某一件事。

减少精力消耗的其中一种好方法,就是把做一件事形成习惯。

那形成习惯有什么好处呢?

减少行为对主观意愿和意志力的依赖,也就是减少精力消耗。

所以,养成习惯的最终目标是帮你感觉做某件事的阻力很小,就像你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不用想那么多就可以自然而来的做。(养成运动的习惯也是如此)

这是习惯的力量。

在书中第六章“保持仪式习惯的持久力中,作者说到了一个词叫做“先思后行”  。

那究竟是先思后行好,还是先行后思好呢?我觉得这样的辩论很有意思,因为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

大方面来说,我是个习惯先思后行的人,比如,在旅行中,我总是要做路途攻略的,提前安排好每天的游玩地点。为的是保证最后的最优结果。

这区别于某人的“随遇而安”。

但同时,我又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感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路了再说,指不定有别样的风景线呢,等路上遇到阻碍了,届时在停下来寻找解决的途径,这又有点像先行后思了。注重体验的过程。

你能说哪个不好哪个好吗?

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选择不同罢了。

03

其次,情绪力量的传播是双向的,不管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

如果一方经常对另外一方施加负面情绪,那么无论哪一方都不会是快乐和幸福的,被施加的那方常常会本能逃离,这点在两性交往中最为常见。

具有幸福感的情绪最能帮助你恢复精力,增加动力。

如何获得?

找到带给你满足感的高光时刻,然后立即去做这件事。

记录我的高光时刻

1、深度阅读一本书 

2、做习得纸质笔记

3、跑步5公里以上

4、做好吃的饭菜

    ……

最后,分享书中我看到的一句不错的话,我想用它来勉励目前的自己。

每一个跌落谷底的时刻都是你迅速获取能量的时刻。

用一个英文单词形容就是reshape,即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世界,像是重新活了一次。

对此,我想到了两个词,第一个叫“低谷反弹”,第二个词是“否极泰来”。

以上,是今天的思考,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