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当蜗牛养,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是一个需要倾注大量耐心的过程。

过度焦虑、太多催促,只会扰乱孩子成长的节奏,智慧的父母,都拥有敢“慢”下来的勇气。

1.孩子磨蹭时,用一些方法改变他的习惯。

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孩子的磨蹭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面对孩子的磨蹭问题,与其催促,不如试试这样的方法:

给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用闹钟、手表等工具把时间“视觉化”,让孩子建立起几小时、几分钟的概念。

给孩子简单明晰地布置任务。

因为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较差,当你发出一连串的指令,比如“擦桌子、收拾书包、穿鞋、赶紧出门”时,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快点”,而是“我到底要做哪个?”

所以,要把指令清晰化。

适当让孩子体会一下磨蹭产生的自然后果。

当他上学迟到几次被老师批评,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提高速度。

2.孩子落后时,给他一些成长的空间。

华文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没希望了。其实如果做到慢养,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作为把4个孩子全部送进名牌大学的父亲,黑幼龙在孩子的教育中,始终坚持“慢养”的教育理念。

老二立国,从小就是“混世魔王”,小时候考0分,黑幼龙安慰他:“下次你就会进步。”

高二成绩还没起色却想当垃圾车司机,黑幼龙觉得没什么不可以,即使在外边闯祸,黑幼龙教育了孩子之后还是跟他说: “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改。”

在父母的耐心和包容中,本来最不被看好的立国,居然变身业界精英。

孩子落后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靠自己探索,得到扎实的教训,必定走得更稳。

3.慢如蜗牛,也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前段时间,一篇《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文章在全网刷屏,文中,患有抑郁症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让人动容。

童年时左眼意外失明,青年时又患上躁狂抑郁症,曾经成绩优秀的金晓宇,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读书、工作、成家。

可父亲金性勇和母亲曹美藻却用非同寻常的理解和接纳,默默守护着儿子。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深深地治愈。

虽然命运给了这家人诸多磨难,但父母不急不躁、坚韧不拔的爱,治愈了儿子,最终成就了天才翻译家的人生。

就像《孩子,你慢慢来》中写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爱陪伴孩子的一生,让这只缓慢的蜗牛,能够幸福快乐地长大。

愿天下父母都能带着一颗养蜗牛的心,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被爱浇灌的孩子,必定走得更稳、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