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变成没有灵魂的人

去年我回到了老家的二线城市生活。不同城市受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工作与生活氛围。二线城市的工作相比一线城市减少了很多内卷气,反而增加很多松弛感,你不再能看到随时随地开会的打工人,地铁里的乘客也并非神色匆匆。

当然,人际关系差异只是城市之间巨大的氛围差异中一个小小的表现形式,但今天我更想聊聊,二线城市生活的这些没有灵魂的人。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见解,也不会对生活有过多的思考。在这样一个虽然是二线但又卧虎藏龙的城市里,这些拥有优越生活的人,巨大的生活惯性推动着他们向前,因为生活已很多年不再向他们提出更多更困难的议题,因此对世界、社会和自己人生的提问与反思的能力逐渐消亡。于是这样的人,就不再会发出“向来如此,便对吗”的提问。

小城市消磨人的意志,最终反映到人自身对思考的放弃上。在生活气息更熟悉,生活环境更放松的家乡,放弃辩证思考,放弃汲取有益于灵魂的养料,最后便成为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不再向空洞的灵魂发问。

我的老朋友们和我的对话总能由浅入深,思绪会从生活的细节展开去,对自己彼此的人生发出质问:我们为什么这么痛苦,为什么会面临越来越卷的职业生活,为什么女性会被忽视,以及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要用什么方式做自己小小的抵抗。我们在不断碰撞的火花中,获得新视角。

或许是因为我们曾经都身处痛苦的深渊中,是那种痛苦会逼迫我们进行反思,做出改变,是那种痛苦逼迫我们不得不在最后发出来自灵魂的尖叫。

成长一定是痛苦的吗?似乎不痛苦的成长是一种反人性的追求。如果不是面临重大的调整需求,很少有人能主动审视自己的生活。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与自身的人性不断斗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