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参加了“第四届国际精英女性论坛”。在谈这些精英女性之前,我想先聊聊自己。
前年听说有这个论坛,去年只身前往厦门参加,今年以为不会参加。因为价格高了,时间也好像不合适。但心里有念头就会产生力量。一周前决定去,一周后就真的来到上海参加了。
这一年,我也算见证着自己的成长。虽然没有像牛人们的广告词:“xx天实现华丽转变”“(多久)路人变大神”。我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但我看到自己前进的脚步。
我这人,生性慢且执行力不佳。但也算赶上互联网学习的浪潮,参加了很多网课、分享,甚至还有延伸到线下的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不同领域人士或爱好者的分享,给我打开了很多扇看世界和自己的窗。发现生活还可以这样过,人生也不一定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我一直坚信,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但决定开始也许不易,能走下去其实更不易。我无法判断,对感兴趣的事情三分钟热度尝试是不是一定比躺着什么都不做好。但至少有得开始,似乎就有可以坚持走下去的方向。
刚开始工作的1-2年里,我的状况有些糟糕。尤其是夜班,让原本就“擅长”熬夜的我,睡眠时间更少。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每天几乎就是单位上班、下班补觉。有点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和未来。要不是“约会”是有约要遵守,我真的无力拼命挤出时间和精力去应对。时间就是这样百无聊赖地滑过我的生命,几乎除了身体素质变差没有给我留下太明媚的印记。
刚入职时,听到师父已经工作六年,但看不出六年时间给她简单重复的工作之外带来其他改变时,我在想为什么不去读个在职研究生之类的,否则现在档次都会不同了吧。这只是我并不完全了解师父人生且“不大成熟”的内心小建议。不一定适合她,但这个想法的关键在于对生命的利用。
虽然自己有些难以置信,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工作之初很恐慌,尤其是看到类似《毕业五年后,同学间差距逐渐拉大》之类的文章,感觉自己如果不在五年里有所作为,一辈子可能就被比下去了。而人的常态大概在于,恐慌逐渐变成麻木,为了每天吃什么和即使不立业也要趁早成家的琐碎中度过。我很想让自己有所作为,但做什么才能有作为呢?做什么才能快点有作为呢?好怕慢了就没机会,虽然我本身就是个(散)慢人。可我的焦虑和恐惧似乎催着我成为快人。在这样拧巴的矛盾中,看不见自我,只剩下碌碌无为,甚至浑浑噩噩。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首小诗,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圈,不必看着别人的热闹而着急,自己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只是还未到来。我忽然有点理解,只要在路上就好,着急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是平静和淡定才会让人生出力量。
在自己成长的路上,尤其像我这样的“慢”人,怕是更急不来。就如同跑马拉松,最重要是有自己的节奏。现在的我开始坚持写作,如果没有发表简书,也先写在本子上,等有时间再誊、再修改。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成长记录在案;开始坚持读书,虽然一直知道开卷有益,但是碎片化时代的焦躁让我难以将一本书完整地进行下去。去年有印象的读书,大概是看了三册《1Q84》;开始坚持运动,我原本以为坚持运动这件事对我不算什么事,可真开始打卡,却发现反而加强不去运动的抵触情绪。现在因为有小目标在心里(一年又快过半),真要把实现目标提上日程。(上海几日,如果不断走错路也算锻炼,甚能安慰我心);坚持冥想和瑜伽,定时清理自己的身心。让自己保持敏感的觉知。
要做的事情好像很多,但在好好利用时间的前提下将它们培养成习惯,就不会太在意这件事是事了。哦~对!我要变得更美丽更有魅力,请让时间给我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