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上学前,有点小插曲。我庆幸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小台阶。
女儿像往常一样起床,洗脸,正梳头发呢自己。我看见她表现得有点生气。因为昨天下午,我带她去剪头发了。看着比原先短了很多,她估计是嫌剪短了。往薄里削削,剪得短些,但必须能扎住。是我告的理发师。
看着在紧张的备战上学时间段,女儿生气,我以往的做法是:吵吵她一通,然后女儿生气不吃饭,我也可生气。然后出发。
但是咱学习了,就应该落地实操。咱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看到她生气,我先去了厨房。让她在坏情绪里呆一会,冷静3分之后,我回来。先把她抱坐我腿上,我在床上坐着。
我:宝贝女,你是准备坐床上再生气5分钟,还是赶紧去吃饭,一会路上电动车上咱俩商量这事怎么解决?好吗?
女儿乖乖去吃饭。我笑了。这是多次欣赏小希文章学到的一招,模仿实操,运用自如。
路上,我骑着电动,女儿安静地坐着。开聊了。
我:宝贝女,她理发师把你头发剪太短,你说咋办?咱今下午放学去找她。问她"欺负人欺负人头上啦?"就这短了?咋办?
宝贝女,咱下午去找她,你再想想,该咋办?咱去了该咋说?
女儿不吭声,在思考,在动脑。引导她遇事该咋办?
我觉得我和女儿站在了一个圈里(双圈理论)。
其实是这件事,女儿应该决定她头发的长短。但是我替她决定了话语权,女儿当时只要求,披发,下边是齐的。其他没要求。我告理发师:薄点,短点,但得扎起来。没有说清短的标准,比刚扎起要常。
其实是理发师决定了头发的长短。哈哈哈
下次,应该是让女儿自己主动向理发师说清具体要求。多引导,少做主。
遇到问题,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这次处理问题,我觉得自己进步了。没有争吵,没有生气。管理好情绪,冷静处理,双圈理论,让孩子思考。第一次感觉运用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