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新主题,聊聊历史,这个主题没有脉络,不写长篇,每篇一个小故事。
孔子整天嚷着礼崩乐坏,心里最向往的是尧舜禹的圣王时代。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这种大公无私的“病子孙而利天下”的行为,确实值得每一个人去歌颂赞扬。
大家也看到我写了不少博物馆中的文物,商代以前的历史都没有文字记录,连夏代都不是信史,更别说夏代之前的五帝时代了。
很多人可能连五帝是哪五个都还不太清楚。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黄帝曾孙,颛顼的侄子;帝尧是帝喾的儿子。前几个传承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到了尧开始变得高尚起来,并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
《史记·五帝本纪》写道: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这句话,如此让人感动。但是史记中对尧的记载实在是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真的。就算尧像康熙帝一样8岁即位,在位70年后发现了舜这个人才,考验培养了20年,把帝位禅让给舜,再过28年去世。这样一算,尧可活了126岁。我们用脚踝去想一想,都知道这太特么假了。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名叫《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嶷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尧为了考验舜,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
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pǐ biāo 音:痞标)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魏安釐王)的墓葬,盗墓贼被捕之后,在魏王墓中发现大量竹简。竹简中记录了从夏代到魏襄王之间的历史重要事件,应是春秋晋国史官和战国魏国史官所作的一本编年体史书,被后世称为《竹书纪年》。
春秋一经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记录的是鲁国的国史,所以鲁国及周边国家记录的多,远点的记录的很少。而晋国恰恰是距离鲁国遥远的那个,所以竹书纪年非常有史学价值。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李白说,可是我还听到尧被秘密囚禁、舜被流放而死于荒郊野外的说法啊。
《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
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所以重瞳孤坟就是指的是舜的孤坟。传说舜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哪里才是舜的葬身之地呢?不是死得暧昧,何至如此呢…
在潇湘之地有一种竹子叫斑竹,传说上面的斑点就是娥皇女英二妃的洒在竹子上的泪痕。
娥皇女英在潇湘之地泪洒千年,千年以来,历史在变,但人性没变。尧舜禹的圣王时代真的那么美好吗?
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