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多了“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的话语,突然告诉你坚持不一定会胜利,你是不是有点一头雾水呢?坚持不会胜利,难道不坚持就会胜利吗?不要急着下定义,先来回答两个小问题吧!
要不要冒着风雨去听课呢?
有一个大能即将要开线下课程啦,公司派发福利,给了你一张价值600元的门票,你非常开心。但无奈的是,开课当天,天气非常恶劣,并且交通不便。课程照常举行,如果你想去参加,只能冒着风雨步行1小时,请问你会去参加吗?
答案先放在心底,再试着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有一个大能即将要开线下课程啦,你很喜欢这个大能,早早的排队去购买600元的门票,并非常期待这次课程。但无奈的是,开课当天,天气非常恶劣,并且交通不便。课程照常举行,如果你想去参加,只能冒着风雨步行1小时,请问你会去参加吗?
相信两个问题在多数人的心里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面对免费的门票,大多数人通常会选择不去参加课程,因为反正是免费来的,不去又没有什么损失;而自己花费买来的门票,大多数人通常会选择冒着风雨去参加,因为花了钱而不去参加课程,简直是浪费可耻心又疼呀!毕竟花费了时间和金钱,也算是笔不小的成本了,所以一般人都不会选择放弃。
如果你看过之前的《一个10元等于两个5元吗?》文章,就会了解这是咱们的心理账户在作祟啦。而在这篇文章我们将会了解为什么花钱买票,人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听课程。
这种现象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被称为沉没成本误区: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否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 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我们的决策。
当我们决定是否去听课程肘,应该站在现在的角度,判断去听课程会给自己带来的效用,是否能弥补从现在开始计算需要为去听音乐会付出的成本,比如冒着风雨还有可能着凉感冒等。如果你觉得值得,那无论票是送的还是买的,你都应该选择去听课程。反之,如果你觉得不值得,那你就应该决定不去,同样和票的来源没有关系。
理性的决策者在做成本收益分析时是不应该把沉没成本算在内的。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不会对现在产生影响,所以在决策时应该将其忽略。如同上面的问题,无论去不去,800元已经花掉了,是个确定的因素,不应该影响我们其后的决策。我们仅仅需要考虑听课程能带来的收益和从现在起要为听课程花费的成本,如时间、精力等,哪个更大。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成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欠理性的决策。例如有些人购买了某些东西,仅仅是因为已经逛了一天但没有买东西而导致的。他们潜意识认为,花费了一整天啥也没买太浪费时间了,还是要买点东西回去,不然太对不起这一天的时间了。
无论是"都买票了,还是去听课吧","都逛一天了,还是买点东西吧",实际上都是想通过"把事情进行下去"的方式来挽回沉没成本。但是多数人都忘了做这件事的本意是什么,听课可能是想学习知识或者见到喜欢的大能,逛街可能是为了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大多人都沉溺于已经失去的(时间、金钱),而忽略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其实,我们应该只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要想做出理性的决策,可以尝试利用“换位法”,换个角度去思考。
如果你正在为花钱买票后犹豫要不要冒着风雨去听课程,你就可以换个角度,如果票是单位发的或者是别人送的,你还会选择去吗?如果你觉得课程内容很值得,想见大能的心很热切,相比之下,冒着风雨算什么,那就应该选择去。如果觉得没必要冒着恶劣天气下可能会感冒的风险去听课,那就应该选择不去。不要因为已经付出的600元,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你会选择继续投资吗?
你是一个投资人,最近投资的项目调研结果显示,这个项目有10%的几率盈利2500万,90%的几率亏损500万,由于项目刚开启还没什么花费,接下来还需要继续投资500万维持项目,你会选择继续投资还是放弃投资呢?
你是一个投资人,最近投资的项目调研结果显示,这个项目有10%的几率盈利2500万,90%的几率亏损500万,你已经投资了500万,接下来还需要继续投资500万维持项目,你会选择继续投资还是放弃投资呢?
相信大家了解了沉没成本误区以后,对于这两道题应该会做出一致的选择。但实际上,大多人在第二题还是会选择"继续投资"。他们认为已经投资了500万,再怎么样也要继续试试看,万一运气好就可以收回成本呢。但实际上,因为已经沉没的500万,他们将有90%的可能不但收不回原有投资,还会再赔上500万。
所以在投资时我们应该注意,一旦发现投资有问题尽量早点回头,不要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因为花了钱而去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是我们在消费中常犯的错误。我们总认为继续做下去才对得起花的钱,但如果你已有的投入决策被证明是错误的,再接着做下去就是欠理性的了。
为什么人们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
A是一个销售经理,最近业绩逐渐上升,他打算招聘一个销售副经理,帮他分担重任。但他考虑到手下的销售员水平都差不多,从内部提拔会引起不满,于是A花费了很长时间,通过外部招聘了一个没有做过销售员的B当销售部副经理,想借由他来激励销售人员。但没想到,手下的销售员都不认可B,认为B不能担任副经理的职位。其实A也发现了B的问题,但是他觉得B是自己好不容易招来的人,如果自己又解雇B,那不就等于公开承认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吗?于是A只能让B继续担任着副经理。
很明显,A已经陷入了沉没成本的误区,既不想白费精力,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让不适合的B继续在企业中担任要职。这就是人们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难以自拔的第一个原因:因为大多人不愿意认输,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误。
而造成人们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的第二个原因:人们会把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相信大家都经历过等公交等很久都没车的情况,C也遇到过,有天他下班等公交,结果等了半小时,一辆公交都没有等到。这时候,C的好朋友D也来等公交,C告诉D公交已经半小时没来了,D认为这种情况很不正常,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故,于是提议道,不如叫出租车回家吧,但是两人回家方向相反,无法拼车回家,两人回家的路程相差不多,费用大概需要60元。
但当时C和D的经济状况都一般,平时都不舍得做出租,60元对他们来说也不算是小钱。D看着越来越拥挤的人群,还是决定叫出租车走了。而C仍然继续等着公交,因为他认为已经花费了半小时等待,如果现在再叫车,之前的半小时不但白等了,还又浪费了60元的车钱,实在是太不合算了。大概又过了20分钟,公交终于来了,C好不容易挤上公交,但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但是他还挺高兴,他认为虽然等待时间久了,但公交还是等到了,没有花费60元去做出租,比D合算多了。
不知道大家遇上了他们的情况又会如何选择呢?
其实C应该考虑的是公交什么时候能来,60元的出租车成本与等待的辛苦和时间的价值到底孰轻轨重。C和D都不知道公交什么时候来,两人回家路程所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但是D叫了车,C却因为半小时的沉没成本而选择继续等待。这就是因为C在心里,把已经等待的半个小时打上了不同的标签。如果等来公交,就认为之前等待的半个小时是投资, 如果没有等到公交,就会认为浪费了半个小时时间。
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不是都有过被"沉没成本"控制的情况呢。其实已经过去的事无法再被更改,我们应该把它们放在一边不去计算,多多考虑下现在的自己真正的需求。
上面那么多案例,其实都是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而舍不得理性地放弃。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遇上了一些欠缺理性的放弃选择时,沉没成本又可以把你往理性的方向拉一把,例如有些人为了健身或者减肥,办了张健身卡,但由于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也许仅仅是因为懒:-D),而导致了没去过几次卡就过期了。
这时候“沉没成本”就派上用场啦,建议大家在办卡时,可以每季度或者是半年就把费用预先支付,并且设定不退还。这样当你嫌麻烦时不想去时,想想你的钱也许你就会改变主意了。为什么不建议一次性存个几年费用呢?那是因为沉没成本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在脑子渐渐淡漠的,所以为了不费钱,还是控制控制“沉没成本”吧。
更有趣的例子是:如果有个妹子非常喜欢她的男朋友,想把男朋友永远留在身边,就可以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男朋友多请她吃饭,给她买买买。时间久了,她的男朋友会觉得在这个女孩子身上投入了这么多"成本",就舍不得离开她啦~
小结
沉没成本误区:人们往往想挽回已经发生却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而做出很多欠理性的决策。
那么如何正确做出决策呢?
首先当我们进行一次欠理性的购买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购买行为和你支付的"沉没成本",只需要考虑这次消费以后所耗费的精力和带来的好处,再评价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
其次在进行投资时,目光放长远一点,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要沉溺于过去投下的“沉没成本”。
最后善用“换位法”,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去思考没有付出成本或者付出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决策。
——《别做正常的傻瓜》读书笔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