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放假在家,刚好看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先分享几点报告的要点
1.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读书量7.78本,其中纸质图书4.66本,电子书3.12本。
2.10.2%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以上的纸质图书,5.4%的国名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的电子书。
3.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其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行为的主要人群,其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行为的主要人群
4.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个数据:
“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仅有4.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
数据的真假我不做考究,只是列出来参考。但从个人出国旅游看到的情况看,中国人的书籍阅读量还是普便偏低的,大家如果留心观察下,我们外出旅游,比如做飞机,如果旁边坐的是外国人,那么很有可能他会看书,而旁边的中国人则是在玩手机,中国人是有多不喜欢读书呀!
不愿意读书,总有三个理由
1.没时间:这个理由几乎是万能的,到哪都适用,但是,我们真不会没时间刷朋友圈,你懂的。
2.记不住:这个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因为很多觉得看了之后也记不住,就干脆不看了,其实是缺少系统的学习方法。
3.看不下去:这个原因会复杂一点,既有看不懂的因素,也有记不住的因素,当然还有可能是用不上的原因,关键还是要学以致用。
读书之道:快乐学习,系统记录,积极分享
1.保持快乐:快乐,是对抗大脑遗忘功能最有效的方式,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有人看单词书就用了类似方法,他算出假设他考完GER之后将会得到多少工资来推算出,他每背一个单词将获得多少收入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这样他每天都能从背单词的学习中赚钱,而赚钱对他是快乐的,这就来劲了。类似的方法有很多,我想聪明的读者一定有更好的方法。
2.系统记录:前面有提到记不住的问题,这里说下记住的方法,一定要写下来,写下来,写下来。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古法推崇用的是笔和纸,互联网时代这就out 了,现在我更推荐用各种XX笔记软件记录下来,一是打字对现代人来说使用更加方便,二是电子文档方便后期寻找资料时进行检索,三是现在市面上文档记录的软件件非常多,而且PC和移动端可随时同步,非常方便。
3.积极分享:如果你愿意读书的收获分享给别人,那你将收获更多,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读书之术:拿到一本书,从哪里开始?
1.看作者:好的作者值得你花精力去了解作者本人,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写书的历史背景,有没有其他的著作等
2.看评论:一般现在的数据都会有很多书评,通过书评也可以了解不同的人是怎么解读这本书的,这样也可以侧面评估该书对自己的价值
3.看目录:一本书的目录一定是作者精心编排的,研究书的目录可以快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4.读两遍:我建议一本书至少读2遍,第一遍叫速读,目的在快速掌握知识的概况。第二遍叫深读,目的在于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5.记笔记:记笔记的过程伴随着深度阅读的,及时地记录核心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
6.写心得:这个属于高级技能,你要内化你学到的知识,从自己的生活,工作寻找案例,输出你的理解。
7.勤分享:我一直认为,想法只有分享了,才能拥有更多。
挑书很重要
很多人读书就喜欢什么书随便来一点,而我更建议是认真地挑书来读,选对书,你就成功了一半。毕竟学错东西是很可能走火入魔了的,科学挑书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思考:
1.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专家,他们出过书吗?
3.这个领域有没有前辈推荐的书单?
读书的其他一些思考
Q1:书要完整读完吗?
A1:完全没必要,我认为大部分的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所有只要能帮助你解决问题,何必追求一定要读完呢
Q2:可以同时看多本书吗
A2:可以,同时多多本可以让自己在阅读某本书进入疲倦期后,可以让自己留有转移的空间,保持学习兴趣。
Q3: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A3:我是建议用电子书的,最重要是方便,随时可以查阅。
读书一生,一生读书
读书,对大家来书真是很苦的一件事,很多人一毕业几乎就发誓再也不会学校去了,但是我相信真正的阅读是从毕业的那一刻起开起的。读书是一个人一生最廉价的投资,几十元的一本书,你就能获得别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和乐和而不为呢?所以就从今天就开始读书,春哥有首歌叫《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我想说的是“再不读书我们就老了”
我是@飞翔的海马,80后知识猎人,专注知识管理与认知升级。欢迎关注我,一起终身学习,用学习活出100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