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何纤纤,菱叶何田田。
鸳鸯与厓騑,对对浮清川。
采菱白晰郎,荡桨后复前。
偶逢西家妹,隔浦来采莲。
娇容入花乱,素腕随荇牵。
要住语绸缪,风动裙带偏。
采采忘采角,但采叶在船。
赠我双莲子,庶几不空还。
这是明朝张元凯写的【采菱词】,是一首通过以采菱角为媒介,生动刻画了采菱郎在河边邂逅美丽的邻家女子,两人一见倾心,互定终身的爱情诗词。
小时候住的地方是个知青点,那里住着不到十户的人家,房子后面就是一条小河,河里长满了菱角。那时候刚记事,也就三四岁的光景。正热的天,大晌午的,邻居们都一个猛子扎河里,爸爸带着两个哥哥也在河里游泳,女人们拿着蒲扇,躲在树荫下闲话家常。下半晌的时候,爸爸拿出家里洗澡的木桶放在河里,然后让我坐在木桶里玩。这时候,河里的男人们开始采菱角,他们把菱角叶捞起来,把一个一个的菱角摘下来,放到大木桶里,爸爸和哥哥把他们摘的菱角放到我坐的木桶里,一会,桶里堆了一堆的菱角。
刚摘下得菱角是绿色,有两个长长尖尖的弯角,旁边还有两个小角,哥哥让我吃菱角,我却咬不动,哥哥使劲把菱角咬成两半,递给我,菱角汁甜甜的,里面的包浆很多,只是很扎手,自己不敢拨,吃的时候不小心还会扎到嘴。晚上妈妈把菱角煮熟,用刀切成两半,并且把角都切掉递给我,煮熟的菱角跟生的菱角味道完全不同,一口咬嘴里,面面沙沙还有点甜,吃到最后,连嘴巴和手都染上了色,很不好洗干净。可能是小时候记事起除了水果外的第一种吃的零食,又是自己看着摘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第二年,知青点的居民陆续搬走,我家也分到了一间房子,搬到了场中心,这里离爸妈工作的地方近,我们兄妹三人上学也相对要近的多。但是这里没有小河,更没有菱角。再想吃菱角,只能等菱角下市,才能吃上几次。
去学校的途中有一片麦田,两片麦田之间会有灌溉的沟渠,看见圆圆的叶子,就以为是菱角叶,小伙伴们却告诉我,这些并不是,只是浮萍。我确是不大相信,非要到沟边,用棍子挑起这些圆圆的叶子,看看底下到底有没有挂着菱角,答案自然是失望。以至于在以后的岁月里,只要看见河里有圆圆的叶子,就会往菱角这方面想,这样的糗事也做过几次,却没有一次是认对的。
长大后,每每看见有卖菱角的,总是忍不住会挑选一些,虽然吃起来有点麻烦,但是吃着菱角,就会想起儿时坐在木桶看着大人们采菱角的情景,总也忘不了。不知何时,开始卖起了另外一种菱角,外形像牛角,口味差不多,而且菱角肉多,吃起来也方便,四角的菱角倒是很少看见了。去江南玩时,看见路边有卖红色的菱角,是当地的特产,当时觉得很稀奇,原来菱角还有红色的 ,第一次见到呢,这时才想起有这么一首歌《采红菱》,原来唱的就是这种红菱呀。
慢慢地才知道,两角为菱,三角、四角为芰(ji四声),芰俗称也叫菱角,贺知章《采莲》里有这么一句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这里的芰指的就是四角的菱角,芰荷就是出水的荷,泛指荷花或者是荷叶。
前几日去超市,看见有包装好的菱角,站在那看着,就想起小时候采菱角的往事,却没有了购买的欲望。不是不爱吃,虽然是伸手即得,只是少了一番参与的过程,只是纯粹的吃食,再也感触不到那份丰收的喜悦,食之无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