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暗恋上班上的一个男生,他是班上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我当时虽然成绩也可以,但比他差了一个档次。当时学业紧张,加上女生脸皮薄,从来没想着去表白。
平常我坐前排,他坐教室后面,根本没有机会说话。只是每次值日的时候,都故意选择扫他那一排,借机搭两句话。
少年的感情啊,总是那么小心翼翼却满含心机。
高考结束后,他和班里的其他男生约着去打游戏,我们正好相遇在校门口。
我远远地看着他从林荫道走过来,身上披着斑斑驳驳的树影,和其他男生一样嘴里含着一根棒棒糖,嘻嘻哈哈地打成一片。
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不苟言笑的他也有笑嘻嘻地一面。高考结束的我们就像孙悟空被卸下了取经的紧箍咒,终于显原形了。
在中国高考太过于沉重,它不但是一个人人生的分水岭,也承担着一个家族的期盼。
这样重的担子,在一个孩子身上一压至少就是三年,甚至有的家庭从初中开始就给孩子施加高考的压力。
谁都会被这个担子压得多多少少有些变形。
从他轻松的表情来看,应该发挥不错。我并没有超长发挥,这样算起来两个人读同一所学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时还流行写同学录,我没有发现他写的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觉得他对我也不可能有啥意思,也就默默地把这份感情埋在了心底。
暑假我去小姨的店里打工,被安排去发传单。小姨让我选择一片区域,我选择了去他家附近发,心里希望能够碰到他。
可能是老天听到了我的祈祷,我真的看到了他。他骑着自行车从路口出来,没有看见我。我看着清晰的背影逐渐远去却始终没有张开嘴喊他一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处心积虑地来了,却懦弱得不知道说什么,连叫他的勇气都没有。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近乡情更怯?
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组成了时空的不同结点。两个人要恰好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点出现,才能够相遇。
我们相遇在某个结点里,被称之为有缘。而我们又不可能一直和相同的人呆在同一个结点里,所以人生总会不停地遇见,不停地再见。
听说他去了北京的一所师范大学,我报了一所省内的师范大学,我们开始了各自的大学生活。
我以为在这所高中分别后,我们就会渐行渐远,从此再无交集。没想到我们又会相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