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名字已经享誉全球,曾经多次蝉联世界首富,在1975年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微软公司也是车库出身,自诞生以来创造了骄人的业绩,上了世纪九十年代微软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名的企业。
自从2005年以来微软多少没有以前那么绚丽,后来的谷歌Facebook苹果挤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微软依旧是一大巨头,有的是钱所以一般公司还真没法和它竞争。
微软 投资的领域非常多,只要看到那里可以赚钱就投资那里。可除了电脑微软推出的其他产品并没有获得市场的强烈反响,相比之下Facebook的社交网站,苹果的手机,谷歌的搜索引擎却是受到热捧。
一个公司一旦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容易陷入制度化的陷阱,大公司就要有制度,就要按规矩办事。确实那么多员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制度管理不就乱套了吗?制度这东西真的是一把双刃剑,看着挺好却也能像一把锁把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困住。
微软发展的时代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市场就是它的,所以微软要做的事就是按照计划生产产品。可时间进去了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速,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化。向来学习保洁公司的计划经济体制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市场变化太快,技术更新的快。这两个特点就导致微软这样的庞然大物转身困难,自己好不容易生产研发的产品上市以后发现市场已经下架了。
提到今天的微软就让我想起当年的苏联和德国打仗的情形,当年的希特勒大军所向披靡。先进的武器整齐的军容,打到那里就胜到那里。
反观当时的苏联红军真的是不成样子,战端一开就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尽管后来苏联红军胜利了,可他们真的是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有人说苏联军队胜利依靠的就是天时,寒冬腊月给了苏联人民反攻的机会。但稍微了解一下军事史就会知道当时的苏联红军和希特勒党卫军在指挥系统上有很大不同。
希特勒的党卫军完全服从指挥,一切听从元首的也就是希特勒。战争初期这样的制度可以大家协作一致,可到了后期希特勒甚至军官都不在前线,上级下达命令明明不正确下级还要执行。所以到了苏德战争末期我们看到德国军队本该撤退,可希特勒就是不让,最后就是被苏联红军全歼呀!
再来看看苏联红军,被打的溃不成军,既然都被打散了斯大林干脆放权。直接告诉最基层的连长有直接下达作战任务的权力,看到时机直接就打不用上报。就是这样的制度可以让苏联最基层的军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作战任务,所以苏联士兵打的非常得体。
最后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苏联红军越战越勇,最基层的连长就有作战权利,要知道军人也惜命他们打仗肯定要追求胜算。上级有任务自己必须完成他们就会针对实际情况作战,要么趁你德军困倦的时候给你摸哨,要么给你的军需库扔一个手榴弹。德军人生地不熟,挨打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德军尽管战斗力强悍,可面对苏军还是无可奈何。
一个大组织,大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信息被各个层级节流,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就算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这样的骆驼是不是有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