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通过预习,孩子们已能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剧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大概内容,通过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简述感悟到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较好的完成这个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课前,我对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展开本课的学习。”话音刚落,孩子们都连连叫好。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孩子们自告奋勇,然后由全班孩子推选,最终确定了花家人的扮演者。孩子们的展示真是惟妙惟肖,引得全班人不时的送上阵阵掌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次的“花弟”、“花父”、“花母”几个角色是我们班学习成绩并不好的三位男孩儿扮演,说实话,我也被他们的精彩扮演深深地吸引了。整节课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积极读书,乐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二、善于挖掘教材,感悟人物品质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比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文中找出故事发生的背景的相关语句,为了替家人分忧,木兰必须女扮男装。此外,我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组织学生讨论“木兰如何说服家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读中体会,激发感情,训练说话

由于充分使用了多媒体,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几乎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听他们的朗读,让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浑身是胆的花木兰驰骋在沙场上,通过一系列多向互动情景阅读、感悟,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朗朗书声中巩固语言,理解语言,从而学会运用语言。

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个别同学还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在学完课文之后,用“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和英勇善战”这些词来说说花木兰时,个别学生不会连词成句,所以课后还要再次巩固,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花木兰》是个多幕剧本,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同学们并不陌生。课文内容浅显懂,我重点让学生围绕花...
    半坡小学何霞阅读 3,523评论 0 0
  •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在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主题。 ...
    璠的人生阅读 10,858评论 0 1
  • 历史上,花木兰从军是为了父亲,但我仔细研读关于花木兰的从军经历,重新得出结论 花木兰从军,不只是为了父亲,还为了爱...
    代连华阅读 5,209评论 3 21
  • 第三单元课文的主题向我们介绍的是中外巾帼英雄,《花木兰》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
    玉cxy123阅读 4,457评论 0 2
  • 过年了,收到很多祝福,也发了很多祝福,彼此问候相互近况,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些日子不见: 有人做生意,辛苦一年没赚...
    微笑思甜阅读 1,7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