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记。书中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又给出了许多简单实用的操作办法,是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完美融合。
作者以家长和教育研究者双重身份,把抽象晦涩的教育原理用自己教子的事例绘声绘色得讲出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学到了实用的教育方法。更吸引我的是作者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女儿,不是用痕迹深重的强制和干涉,而是面对孩子时的用心和教育孩子时的无痕,让我不禁感叹: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者在“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一章中用一个打针的事例,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她带一岁八个月的女儿去打针,没有用哄骗、威吓、强制的手段,而是通过对话循循善诱,让孩子接受。结尾,又总结了家长帮孩子克服恐惧的处理原则。事例贴近生活,方法可操作性强,让家长读后忍不住要用到家庭教育中。
我就是迫不及待应用的家长!我的孩子两岁,每次打针都像杀猪一样,凄厉的哭喊声可以响彻医院的走廊。我决定试试书中的方法,让他不惧怕打针。我先告诉他明天要去打预防针。他马上就摇头说不要。我耐心的说:“不打针要生病的,生病了身体会不舒服。”他低下头不说话,好像是默认了我的理由。我马上用作者的话:“打针有一点儿疼,就像摔个小屁墩一样疼,昨天你摔都没有哭,好勇敢。”他听后骄傲地抬头看着我。我又接着说:“你试试看自己勇敢不,能忍住就不哭,要是忍不住了哭了也没事儿。”他想想同意了。
第二天打针时,他还是很紧张,全身绷得紧紧的。尽管如此,他却比以前平静很多,没有哭闹和挣扎。针扎到他手臂的时候,他努力克制却又忍不住默默留下两行眼泪。看着他勇敢的样子,我也流下了眼泪,感动于教育方法的有效,悔恨于自己曾经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粗暴。
孩子如同一块璞玉,教育就是工匠手里的工具。当雕刻出来的作品越来越让人失望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怀疑玉本身,而是低头看看手里拿的是一柄锄头还是一把精美的刻刀。身为父母,应该用心观察手中的玉,不露痕迹的雕琢,才能得到一方光滑圆润、美轮美奂的玉器。
愿你我通过这本书,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