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医生

俗话说,十病九胃。又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说法,所以一副好脾胃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胃部的毛病常有,胃脘痛,泄泻,和便秘等。


很多疼痛的原因是三焦不通,不通则痛。


胃脘痛的原因包含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伤食胃痛等。


导致脾胃虚寒,有饥一顿饱一顿的吃饭不规律;有过度疲劳,脾胃也会不断的生气血,常常也会把脾胃伤了;另外吃喝寒凉的东西也容易伤脾胃。


胃疼的症状是胃部隐隐作痛,乏力,手脚凉,大便稀,隐隐作痛的胃喜欢按压,喜欢温热,所以我们常在胃痛时用暖水袋或将手掌抚在肚腹上,效果会有一些。


肝气犯胃。肝主疏泄,当肝气郁结,不往下走,而是横向犯胃,肝气横逆常会胸胁痛胀,吐酸水吐苦水,这也是气机失常。忧伤脾,精神压抑,也会增加胃痛。


三,伤食胃痛。饥一顿饱一顿,吃饭不规律,吃得过多,胃部容易胀痛。


针对脾胃虚寒,我们要做到散寒;针对肝气犯胃,我们要肝气,针对伤食胃痛,我们要消食泄热化瘀。


用最少的穴位来调理病症,胃脘痛,常用的处方穴位,有建里穴,神阙穴,足三里。


建里穴是使上下之气贯通,散寒,打通气机,用点按法36下,左右各揉三圈,然后再按三秒,再开始点按36下可以做几个周期。建里穴在在肚脐以上三寸。


神阙穴采用摩法,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可,摩36圈,要摩到肚腹发热为好。


足三里是胃经的本经本穴,有句话,“肚腹三里留”,凡是胃肠有毛病,常去足三里。它是在膝盖下三寸,左开一寸,用点揉法。


泄泻是大便次数增多,根本原因也是气机不畅,三焦不通。像饮食不洁,食生冷寒凉,外感,忧思伤脾,脾胃虚寒,脾虚湿盛,肾阳不振,都容易导致长期大便次数增多。


处方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天枢穴,神阙穴。上下巨虚穴分别在足三里,下面三寸,和下面六寸。天枢穴在神阙穴左右各一。


便秘,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胃肠受寒燥热,气滞不开,气虚传送无力。


处方穴是建里穴,天枢穴,神阙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这些疾病的处方穴有类似之处,有很多穴位都有双向调节的功能。


在调理期间,要注意生活习惯,你健康的生活规律才会造就健康的身体。


这些穴位要用点按、点揉或摩法进行调理,过程中或许有排寒排风排气这样的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有这样的变化,身体才会有好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新手学按摩习针灸,最大的问题就是取穴不准。 你是否也经...
    徐祖麒阅读 11,991评论 0 2
  • 对症处方选穴是针对个别症状制定的治疗方案。它是一种随症取穴法,一般属于治标范畴,例如大椎退热,人中苏厥,神门安神,...
    de7c69bfb64b阅读 8,759评论 0 2
  •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学了不少时间的中医,也看了不少方子,但不敢用。始终记着这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吃下去的东西还是要...
    卿若安阅读 4,498评论 4 3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知梦生活馆阅读 5,646评论 0 1
  • 灸是我国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艾灸是灸法中的一种,艾灸有着非常好的治病效果。其使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
    白江松阅读 6,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