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高科研效率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

          提高科研效率  推动创新驱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罗昭锋


第一章  课程介绍

一、提升学习能力

1. 中国新四大发明:① 网络购物  ② 支付宝  ③ 高铁  ④ 共享单车

这都为我们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处事的效率!这就为我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了启发,如何更加高效,便利地进行学习呢?

2. 一些学习网站

① 中国大学慕课MOOC  ② 学堂在线  ③ 超级学习通

3. 人工智能:绝大时候是你缺乏想象力,而不是不可以!

4.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的进步是一部信息储存和传递方式变革的历史。

信息传递不再依赖于交通工具,知识密度传播大且速度快。

5. 信息传播方式对科研的影响

① 创新加快,知识量大幅增加

② 知识迅速更新,半衰期缩短

③ 面临海量信息的挑战

④ 必须参与全球竞争

面对如此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利用好各种生产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我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搜索,然后阅读、保存、提炼、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都是从搜索开始的,搜索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了你的学习效率。所以,提升学习能力,首先要提高搜索能力!

二、提升科研能力

1. 科研到底是什么?

① 解决未知的问题  ② 新事物或新规律  ③ 创造新事物

2.科研的特性

① 科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② 科学研究需要探索未知,面对新事物(恐惧感)

③ 需要解决新问题

④ 科研需要大量的重复(如何看待重复?习惯)

⑤ 科研会经历多次失败(坚强)

3.读研的意义

① 全球视野以及发现需求的眼光

② 面对未知事物的勇气,以及愈挫愈勇的韧性

③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在持续努力和练习的过程中形成习惯

⑤ 任何成功的人都是优秀的研究者

4.什么样的工作能让人快速成长?

① 科研  ② 创业      相同点:不断面临挑战

做科研是为了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所有科研一定要落脚于生活。研究生两三年的青春,要研究对社会有所意义的事情!

5.好的选题从哪里来?

① 知己知彼:你对一个领域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你的选题

② 现实需求:真正来自现实生活的需求,最具有生命力(洞察力)

③ 长期思考:有的问题需要多年的思考

宽广胸怀:一个人的出发点直接决定了选题可能的高度

⑤好的选题非一日之功

6.导师还是老板?

① 你是在为谁做实验?是为导师打工吗?

② 你需要条件成长,导师需要人实现自己的想法(互利双赢)

③ 你今天所付出的努力决定了你的未来,而对导师来说,你永远只是团队中的若干分之一

④ 当你还很弱小时要倔强的成长,抓住一切成长机会

⑤ 处理一切关系的准则是什么?

自我成长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要在弱小时哭泣,要尽快让自己变得强大。

⑥ 导师给你提供研究环境并指明研究方向,加速你的成才成长。

⑦ 不要和导师谈人权。

三、提升创新能力

所有的学习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创新

教育的整个目的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未来选择正确的方向

① 创新的规律,衡量创新的标准:省时、省钱、爽

② 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头脑风暴:如何充分激发创造力?

④ 六顶思考帽: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简单方法

课程安排

该课程的两大核心:信息  时间

四、学习策略

同样的努力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集中一点,登峰造极!发挥自己的长处,忘掉木桶理论

1. 策略一:保持专注

2. 策略二:向牛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

所有的学习都是向他人学习,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

① 名师出高徒:学习对象的水平决定了你的高度

② 不同的知识载体,传递信息的效率不同(书本视频)

③ 同类载体中,不同质量的信息价值不同(阅读高质量的文献)

学习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操作

3. 策略三:善假于物

要注意无形工具的利用

4. 策略四:投资时间

① 提升效率,节约时间。有很多知识自己压根儿不知道!

② 当做一件事很复杂的时候,想一想有没有别的高效方法?常思考!

③ 流程化+工具+时间投资

5. 策略五:知识分享

建立分享意识

① 分享是高效、积极、主动的学习。”专注,及时反馈“

② 分享是学习的动力所在(输出带动输入

③ 分享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怀才不遇)

④ 分享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扩大人脉资源

⑤ 分享是对知识的主动传播

⑥ 分享可以检验需求,身边每个牛叉的人都是积极的分享者

⑦ 分享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反馈

⑧ 分享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所在

五、学习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发生转变,选择正确的的人生道路!

知识不等于能力!我们要去刻意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