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了张燕老师《LAC领导力教练》线上课程,老师布置了“聆听蜗牛”的作业,同学们纷纷展开了线下练习,而我进入了深刻的反思模式。
以前,同事总说,跟着我总感觉有目标,有方向,有安全感;在家里LG总是说,和我在一起,基本不操心,就算突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也可以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然而最近,儿子出现了不悦的情绪,我们夫妻俩认为他在长身高的阶段,要多运动,可是他就是不想出门,喜欢宅家里看手机、看IPDA,拿着这些电子设备,精气神就来了,一谈到学习,有一些不耐烦,还时不时的抱怨说:“我的时间被你们占用完了,我都没有自己的空间……”
我在想,还有四个月就满12岁的他,这是不是就是青春期的前兆表现,于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来观察,我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我们把最美好的愿望、期待,还有对未来的焦虑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我尝试着用另外的模式与他相处,我想改变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氛围,希望他能快乐地、开心地成长。
下面我举二个生活场景的案例,这是我学习教练后的觉察:
场景一:
一天早上,临近上学出发时间,我发现儿子的床单还未整理(最近和阿姨交流过,孩子的床单自己整理,不能代劳),我尝试着与儿子进行交流。
MM:儿子,我发现,今天的床单还没有整理哦
S:是的,我今天不打算整理了
MM:我很好奇,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S:反正晚上还要去睡,早上整理了,晚上又乱了
MM:是的,我们每晚都要打开被子睡觉,早上就把被子整理的好好的,家里非常整洁哦。
S:昨天换了厚被子,对于你们而言,是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我,就太难了。
MM:嗯,是的,厚被子整理成军队豆腐干的样式是有点难的,我们可以直接平铺在床上就可以了(边说我边从客厅走到他的房间,准备给他示范,没有想到,他也跟着我身后过来了,我们就在边聊天边示范的过程中,一起把被子折好了。
S:妈妈,我是不是以后每天早上就这样整理被子就可以了
MM:是的,冬天被子厚,我们就这样,就非常好了。
PS:之后,每天就这样整理了床单,算是引导成功啦
场景二:一天早上7:00,我们一家人开始用早餐,早餐有玉米棒……用完早餐后,还有英语打卡任务(预计10分钟)、个人房间卫生打扫(预计5分钟)、换衣服(学校校服)。
这时儿子拿着一块玉米棒,用手掰玉米籽。
阿姨:你用手掰太慢了,直接用嘴巴咬呀
S:继续手掰,并成功了掰掉了几颗
MM:用肯定的眼神,回应了儿子喜悦的表情
S:一直用手掰玉米
阿姨:对着儿子说,我帮你剥好吧
S:不用,我自己可以(我注意到,他看了看墙上的钟表,时间还很充裕)。
MM:我的内心是着急的,不过突然觉察到,此时我应该保持相信,对儿子足够的相信。(果然,一块玉米,他很快就吃完了)
S:妈妈,我做英语打卡作业了(用完早餐第一时间他就开始做英语作业)
MM:好的。(我打开了IPAD。这换作以前我一定会加上一句,不要玩游戏哈,时间不早了,我今天意识到,我一定要管住嘴巴)
S:我做完了,我去换衣服了(大约10分钟后)
MM:真棒(我看了看时间,7点30分,房间卫生还没有时间打扫)
S:妈妈,我要准备出发了,你有时间送我吗?
MM:哦,好呀,我发现,房间的卫生还没有打扫呢
S:哈哈,我差点忘记了,马上哈
2分钟后,我发现房间都整理的差不多了,儿子又一次催促我要出发了。
在上学的路上,他一直哼着曲儿,很开心……
总结:孩子是有时间观念的,我需要将时间管理的能力和权力给他;孩子是可以管好自己的,我要给他空间;孩子是有目标的,我只是默默地做一个支持者,我决定,管好我的嘴巴,管好我的嘴,用心继续陪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