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思考)阅读之路+仪式感+人的评价

满打满算,我也陆陆续续阅读有3年的时间,可这些时间的付出,有何收获呢,难以祥说,只是我不禁自问,要在阅读上能够达到怎么样的效果?


我希望专注于一本书,能够在阅读中发散思维,将知识整合,产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求榨干一本书,但求每一本都能至少有所得。


而我不断地看见,在阅读中的问题,站在更高的维度,阅读现象背后是深受数字工具影响下的状态。


在整个阅读的过程,我尝常常被手边发来的信息干扰,常常拿起手机看一会,阅读在注意力打断中拾起,又在拾起中被打断,这无疑降低了阅读的体感,更影响了记忆效果。


而电子工具的干扰与个人时不时的焦虑情绪打击下,注意力在缩短,对于一些枯燥的内容和复杂长句,很容易跳过,不加以沉思和深究,这样的阅读状态其实我并没有在意,只是近期看到《升维阅读》这本书,我才正视阅读低效这件事。


看芝加哥教授的演讲中有提到,“在阅读尼采的一本书时,他全然分不清我在哪儿,我是谁,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觉得时间完全静止。”这大概就是在阅读中获得的超验之感,更是一种极佳的心流状态。


反观自己,在阅读的体验感和收获感上是极为浅薄的,我开始觉得阅读之路需要更近一步了。


2.最近对于仪式感有了新理解。


它大概就是放下手机,放下对未来的担忧,放下应付不完的工作。


聚焦所有的心力和注意力专门地去投入一件你热爱,并能够唤醒美好感知的事情上。


比如在周末特地早起,美美地给自己做一份不着急的早餐;比如我特别选择安静的地方,带上我平静的灵魂,舍弃身边忙碌的事,去安心读一本纸质书。


3.关于人的认识和评价

这个社会好像把人的眼光多着眼于外貌、物质,

他们看人的视野定格在你长得怎么样;你挣多少;你深居什么位置。

我从不否认这些的必要性,可是它过于单一和强化了,以致我们很容易看不到人多面性的美好。


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眼神看不到善良诚恳、纯真自然、坚定质朴等品质,一个炽热的灵魂也可能在单一的评价与同化的价值观下,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你深陷这种单一视角,你就无法享受人性多元带来的冲击,更难以看到隐藏在一个人背后的种种品德,你难以从这些品德中有所得。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抱着空杯的心态和开放的视野,去更多地领会人身上的差异,去了解一个人的更多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