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6【我的年】过年回家

      《腊月歌》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年的文化,可以是目前传承最好的中华传统。炎黄子孙对于过年有着独特的感情。随着当代经济发展,人口大范围流动,北上广深成为全国聚集目标。而过年回家,自然而然成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一直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我,从来没有体会到外乡人回家过年的感慨。第一次感受是大学放寒假时。

还未到考试周,学校特设的学生售票窗口已经人满为患。那时还没有刷票软件,更没有12306。买火车票要么去火车站排队,要么找代售火车票的加几十块手续费。那时我才知道学生票只负责硬座部分打折,卧铺不可以,学校的售票窗口只能买到硬座票,卧铺根本抢不上,而那些南下的火爆线路,能买到站票都像中彩票一样。那时没有动车,没有城际,回上海要坐10多个小时,班里最远的男生家在福建,有一年只买到站票竟然站了36个小时回家,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曾经一位齐齐哈尔女生跟我们倒苦水,说我们长在大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有着优越感,根本不能体会他们小城市的辛苦,不明白他们对家的想念。每次回家前,什么行李都不带,也要给父母带很多礼物,每次送她到火车站都好几个行李箱满满的。

后来铁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快,飞机票开始打折,拼车,过年回家的方式似乎变的容易了,但是人却长大了,回家的烦恼越来越多了。

七大姑八大姨层层追问,父母的唠叨,同学会的炫耀,一一成了头疼的问题,很多人感慨,过年的年味没了。这也许是这个年龄段人共同的烦恼,相信我,你并不孤单,我们都一样。

如今过年七天,还未到已经排的满满的了。各种串门拜年,各种聚会party,感觉比上班还累,还有很多聚会拖到节后。如果可以,有一天可以从除夕放假到元宵节该多好啊!

如果过年能歇15天,各位看官怎么过?

如今很火的一篇文章是《过年是你增值的最好时期》。与其费劲心思去应对“亲戚朋友”,不如安安静静读一本书,好好反思一下一年的所得所失,去施行一个久久没有实现的小计划,尝试一下新鲜的料理,过年好像也没那么无聊了,不是吗?

我的年,2017,有趁早小伙伴的陪伴,一切变的不一样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