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利用积累起来的财富、权力、特殊渠道或内部信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权力、渠道以及信息。这些都是另外一个被称为“富者愈富”的基模的例子。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增强回路,系统中的参与者会迅速被分化为两类:赢家和输家。前者的发展越来越好;后者则越来越差。
正如《圣经》所讲:“凡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赢家赢得的越多,他所拥有的就越多,未来就有越大的可能获胜。如果这种竞赛发生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比如赢家得到的都是从输家那里攫取的,那么输家逐渐就会破产、被迫离开或饿死。
总结: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对策: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赋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6、上瘾(转嫁负担)
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个人上瘾的状况,包括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糖和海洛因等,但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在一些大型系统中也存在上瘾症状,并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一些企业或行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农民种地对肥料的依赖,西方国家经济体系对廉价石油的依赖,或者军火制造商对政府合同的依赖等。这一陷阱有很多名称,包括上瘾、依赖性、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者等。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一个存量以及相关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这一存量可能是物理存在的,如农作物产量,也有可能是形而上的,如幸福的感觉、自信等。
类似地,假如你经营着一家业绩不佳的公司,要想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费时费力而且实属不易;但是,你有办法获得政府的补贴,这样你就可以使公司运营下去,并维持自己体面的社会地位。或者,你是一位农夫,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土地很贫瘠,而要想改善土壤的品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是,你可以大量施化肥,使庄稼长得更壮,当季的收成会不错。你会怎么办? 显然,很多人都会选择那些简便、容易、可以快速见效的干预措施。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可以预料的——你通过类似的干预措施创造的系统状态不会持久:幻象终会消失,你的生活环境依然严酷;政府补贴也会用完,你的公司依旧没有市场竞争力;化肥会被作物吸收或耗损,而土地依然贫瘠(甚至更加贫瘠)。
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者有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有时候,人们也会有意而为之,因为会提高系统保持在期望状态的能力。例如,通过接种天花疫苗,可以完全实现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如果不这样做,很可能造成天花病毒的感染和流行。虽然这样做,部分人也能凭借自身免疫能力而存活,但毫无疑问,前者好于后者。因此,有些系统可能真的需要一个干预者。
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跌入陷阱?首先,干预者可能无法预见最初看起来迫切需要的少量介入措施将启动一连串连锁反应,使自己越陷越深。随着系统对干预者的依赖日益增加,最终会耗尽干预者的能力。美国医疗保健系统正是在经历了这样一系列事件之后,苦苦挣扎,急需改革。 其次,善意提供帮助的个人或团队(干预者)可能未想到长期失控的可能性,以及系统能力将随着将负担转嫁给强有力的干预者而日益弱化。
解决问题时,也容易产生“上瘾”的状况。这通常指的是针对问题的症状,寻找一个快速见效但不太彻底的解决方案,这妨碍或转移、推迟了人们花费更大的精力、采取更长期的措施去解决真正的问题。具有上瘾性的政策是阴险的,因为它们很好“兜售”,也很简单,容易让人上当。戒除上瘾,回到非上瘾的状态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更理想的状况是:提前预防,防止上瘾。
总结: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对策: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如果你是干预者,要想办法恢复或增强系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自己择机抽身退出。在需要干预时,以这样的方式实施干预,是最睿智的。 如果你是患有依赖症的人,在摆脱干预措施之前,要以建立自己系统内在的能力作为基础。如果已经处于上瘾结构之中,要马上行动。你拖得越久,戒除的过程就越长、越艰难。
7、规避规则
只要哪里存在规则,哪里就存在“规避规则”(rule beating)的可能。规避规则意味着,采取一些迂回或变通措施,虽然在名义上遵守或不违反规则的条文要求,但在本质上规避了系统规则的原本意图。如果规避规则的行为导致系统产生严重的扭曲或不自然的行为,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一旦失去控制,系统将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请注意,“规避规则”并非违背规则,但只是遵守了规则的“表象”。规避规则通常是下级对上级制定的刻板的、有害的、不切实际或不明确的规则的反应。
总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对策: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8、目标错位
目标设定了系统的方向,定义了需要采取校正措施的差距,并指示着调节回路运作的预期状态以及成败。如果目标定义不当,不能测量应该被测量的东西,不能真实地反映系统的状态,那么系统就不可能产出期望的结果。
与规避规则恰恰相反,追求错误的目标、陶醉于错误的指标是系统扭曲的另一个特征。在规避规则的情况下,系统试图逃避某个不受欢迎或设计不当的规则,尽管在表面上仍遵守这一规则;而对于追求错误的目标,系统忠实地遵守着规则,并产出了特定的结果,但实际上这并非是每个人都真正需要的。如果你在某个地方发现,“因为这是规则”而发生了一些愚蠢的事情,你就面临着追求错误目标的问题;如果你发现,“因为有办法绕过规则”而发生了一些愚蠢的事情,你就面临着规避规则的问题。围绕同一个规则,这两种系统扭曲现象可以同时存在或发生。
总结: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