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ksandra Ekster · Seven Against Thebes
摘要:人天性都喜欢奖赏,以至于忘记了奖赏后面会有危险。
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后,对立下战功的功臣大加封赏。由于功臣太多,分封完以后,很多功臣仍然没有得到奖赏。
有一天朝会的时候,刘邦发现很多大臣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刘邦于是问张良大家在聊什么呢。张良说,有很多将领觉得您是按照亲疏远近封赏的,现在土地都快封赏完了,再无可分的东西了,因此他们再商量造反呢。刘邦听后,大吃一惊。于是,问计于张良。张良便告诉他,你恨谁就奖赏谁,这样大家会觉得都有奖赏的希望。刘邦说,有个叫雍齿的,我特别憎恨。原来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雍齿曾经背叛了他。于是刘邦立即重赏了雍齿,其他将领觉得雍齿都可以得到奖赏,自己更不用说,于是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刘邦用奖赏迅速安抚了其他有异心的将领。历史上还有相近的案例。
清朝康熙最初理政时,鳌拜专权,也是对鳌拜进行各种封赏,雍正对年羹尧,也是同样的手法。此时的奖赏更多了麻痹的含义。
奖赏都有什么类型呢?不外乎名和利,但其内容却远不止局限于我们所知的金钱、权利、名望,对象也不止局限于本人,儿女、姬妾、父母、兄弟,甚至有时几世老祖都能得到封赏,更有甚者,一条狗一只猫都在封赏之列。
不管动机多么的不同,奖赏这种方式,几千年未曾消失,使用的愈加炉火纯青。
或许人的天性本就如此,一方面,特别关注于短期与当下、计较名利上的一时得失,以至于有时都忽略了奖赏背后的危险;同时,又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应对危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