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之七彩丹霞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国家地理评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据说这里是姜文《太阳照常升起》、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和《神探狄仁杰(第三部)》拍摄的外景地。这3部里面我只看过神探狄仁杰,为此我还真的特意回顾了一遍,果然有啊,第三部第一集开头就是,失敬失敬。

什么是丹霞地貌呢?来之前特意去网上粗略学习了一下。忽然发现很困惑,因为各种定义层出不穷,大体上讲是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理结构,天气变化和风力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岩石,有着垂直节理发育的特点。节理这个概念还是在腾冲看火山喷发形成的柱状节理的时候学习到的,是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但是到底这个地貌成因为何,仍就不得而知。

进了山中,才发现丹霞观止并非笑谈,一望无际的彩色山峦仿佛是造物主拿着彩笔雕刻描画一般,还有人比喻为上帝调色盘,让人叹为观止。来到这里,所有的语言都凝结了。就像李白看到悬空寺,一向要赋诗的他叹为观止,只题写了脑海中仅有的2个字“壮观”。我们所有人面对这样一幅美景,大脑空空,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扑面而来的壮美气魄,再无其他。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是一片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复合地貌,面对这这样一座大面积五彩斑斓的山峦,极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这里一共4个观景台,各个观景台之间有大巴接驳。我们沿着线路,挨个登上观景台。第一个我们看到的名曰夕晖归帆,这座山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红色,黄色,线条几乎和地面平行,线条特别流畅,每层颜色间隔分明。也许经过多年理工科思维的训练,忽然发现我的想象力特别贫瘠。三分靠猜测,七分得想象。着实佩服命名之人强大的想象力。另一座特色鲜明的山名曰七彩练,线条笔直,宽窄均匀,仿佛拿着彩笔比着尺子均匀划出来的一样,这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成分,况且这等美景,就是人工复制也未必复制的出。站在观景台上看脚下的七彩练,感受到西北的苍劲豪放之感。观景台右侧又是另一番景象,弯曲的样子像极了大贝壳。最后登上二号观景台(景区的最高点),这里能看到整个景区的全景和远景,加上周围的田园风光,形成了一副壮美的风景名画。四号观景台下还有一个小院子,那就是张艺谋导演拍摄《三枪拍案惊奇》的麻子面馆。现在面馆已经颇有沧桑之感。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越是在最艰苦的地方,感受到的色彩越为浓烈。就仿佛这里吧,寸草不生,炎炎烈日当空照,估计我现在脸上已经承受了比之以前超过数倍的紫外线照射。生命越是受到考验的地方,大自然回馈我们的景色就会越深刻。登上最高的一个栈道,依靠着栏杆,望着一望无际的彩色山峦,600万年前形成的伟大奇观。我有一种被浓烈的色彩包围的感觉,心胸顿时开阔起来,突然觉得个人得失成功失败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就是在这里静静的揽着这片彩色也是一种幸福。

忽然有一种奇特的想法,这里不应该仅仅拍前面提到的几部戏,起码得拍一部武侠片,这样才能显示侠之大者的豪情壮志,以及胸怀江湖的广阔胸襟。比如一个大侠就隐居在那个麻子面馆里。然后每天对着彩色山峦练功舞刀弄剑是何等快意人生!如果为七彩丹霞配乐,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至少也得是部江湖风味的歌曲。

抑或西游记也可以在这里拍嘛!像此等鬼斧神工的地方也得有些修炼道行的小妖魔鬼怪,为唐憎制造点障碍。唐僧去西天怎能不走河西走廊呢!难道吴承恩老先生不知道这里?我越来越佩服起自己的想象力。后来才想到,这里是河西走廊,还在唐朝版图内部,在这里就遇到妖魔鬼怪,还哪里有命去五行山下和悟空会师呢?

近3个小时已经过去,暮色即将到来,我们离开了这片灿若明霞的仙境,大巴驶向张掖市。我还是对彩色丘陵的成因耿耿于怀。于是又翻阅了一些书籍。兰州大学陈致钧教授指出,原来秘密在于铁离子。这里的岩石中含有不同价位的铁离子。几百万年前,这里可能曾经是一个盐湖,在西北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含有不同价位铁离子的岩石露出地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风化和地表水的侵蚀,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呈现出了不同颜色,形成了现在的彩色丘陵。但是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科学在于能够重复。像这种不可再现的形成原因究竟有几分科学几分猜测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