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文科生。
和很多文科生一样,当初选择文科是因为理科于我而言实在太难,如果坚持为了“建筑师”的梦想而继续在那条路上蹒跚的话,最后的结果是我可能连个一本都上不了,更何况身处高考大省的河南——那些强大的同辈能够分分钟把我秒的渣都不剩。
可是,和很多文科生不一样的是,我对学文有着天然的乐观和乐享其成,从不去想什么天马行空的“就业面”。尽管过去十几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是个文科生。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一直写在自己历史书扉页的一句话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可能现在在很多所谓“大人”看来过于理想主义:活着就是活着,学习就是学习,有这样的志向是很好的,代表我儿不是个蒙着头的平庸之辈,可是他们打心底里是不会认同你能够实现这样的抱负的,在他们的心里,这些事情自有人去干,而你只需要按照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觅个好姻缘、生个好儿女的人生路径安安稳稳走下去就好了。
可是总有一些像我一样的文科生、非文科生由衷佩服那些念兹在兹、终身不迁的贤士,每每念及他们的事迹都会热血沸腾(这大概是心还年轻的一种表现吧)。渴盼着,有一天学成归来时能够像他们一样挺直脊梁躬行毕生所学,心中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与情怀、有国家民族与天下的兴亡,不为名利,脚真正踏进泥土中,让自己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当生命行将尽头时可以对得起那句话:“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我就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一直活泼的行走在这条路上,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是会有价值的,只待我学成归来!
直到这次疫情出现,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在哪里呢?沧海横流,究竟谁能力挽狂澜?因为我既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慨然奔赴归期未知的前线与上帝对打,也不能成为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帮助建造那一所所应急医院,能做的就是写文章、在网上呼吁大家要为那些英雄而点赞。可是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家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不能再写,因为不能确定自己写那些自以为是的文章究竟是在造谣还是在帮助那些别有用心者,我害怕自己陷入成为“键盘侠”的境地。况且这样一味摇旗呐喊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笑的是我竟然也不知道解决问题的途径究竟是什么,所以只能躲在自己家里,拼命看着书、刷着题,做着自我的“提升”,等待着自己能够大展身手的那一天。
后来被在农大读博的姑姑发给我的一篇文章打动(是讲钱穆先生后来不追求所谓的头衔,不要研究生,要的是义勇兵!),突然醒悟,原来阴差阳错走上的道路竟然是最适合我的道路——做老师。
乍一看是不是感觉特别没理想、没出路、没前途?没错儿,我之前也这么想。高考因为总分考得并不是那么高,而语文成绩又格外突出,就抱着侥幸的念头报了个遥不可及学校的公费师范生,没想到最后竟然真的被录了(后来发现我的分数按照往年的情况是稳上的,天知道那个时候自己怎么没查这个就稀里糊涂报了)!得知消息的时候是满满的灰心丧气,觉得保研、考研、外出探世界、机遇机会全都没有了,有的是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教师生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前天我的醒悟。
作为文人,当老师其实是很好的一种选择,并不是因为它稳定,而是因为你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思想、灵魂、学识涵养是在实实在在影响着那些孩子们的,更令人庆幸的是,那并不是一群已然看破世间沧桑的成年人们,而是对于这个世界仍满怀热情和爱,身上仍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朝气的年轻人们!所以,我的人生价值将会在陪伴他们的时光中得到完全的体现!想想我还挺自豪。
所以,感谢上天提前为我做了这样一个既定的选择,让我认清了自己,毕竟高中的我对于“职业”还全无概念,以为“研究生学历”、“名校”就是人生的最好方向,却没发现“职业”占据的是一个人的近半生,所以必须审慎思考,搞不好的话是真的会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痛苦度完这一生。
同时也希望看到这篇乱谈的你能够和我一样觉醒:学历不等于能力。从前我认为名校光环是那么的耀眼,所以拼了命的都要上985/211。可是现在发现,即便是拿到了世界top级学校的学位证,也不等同于自己的能力素质真的是那个量级的。所以,还是踏实一点向前吧,不要再被那些外在的东西迷花了眼而忽视了真正应该重视的。
最后,何其有幸,能成为一名文科生,何其有幸,能走上做老师的道路。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