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来,巨额关税一次次引发热议,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外贸行业经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外贸基友团”创始人老麦(陈德慧)以其20多年的外贸经验,帮助许多外贸人解决事业困境,而这本《外贸破局》正是他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总结。
《外贸破局》其实不仅仅局限于外贸一行,问题的关键在于“破局”二字。
穷极思变,不破不立,事业如此,人生亦如是。
且看老麦如何讲述破局之法。

1.静气破迷雾,在惊涛骇浪中锚定心舵
“每临大事当有静气,不能乱了自家分寸。”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如是说。
国际风云瞬息万变,2025年初,中国的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记录,但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仍然面对着惊涛骇浪。
随着外贸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迎来重构,一个新的时代已然来临。
除却外贸行业,随着时代发展,AI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部分传统行业在AI技术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时代浪潮,浩浩汤汤,不可逆转,沉迷在过往的辉煌中,也终将在旧梦中走向灭亡。
只有平心静气,破除眼前迷瘴,才能坚定本心,找到未来的方向。
在毁灭的飓风眼中,唯有心舵不倾者能见彼岸。

2.本质击要害,在混沌乱象中直捣核心
老麦在书中谈到,外贸的本质不是卖产品,而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当众生困在降价厮杀的红海中,真正的破局者早已刺穿表象,直抵需求深渊。
这种本质穿透力,在两千多年前秦孝公的绝地复兴中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秦孝公继位时的秦国深陷三重泥潭:疆域上,魏国夺河西之地,新都栎阳距敌境仅百里;国力上,兵弱而主卑,诸侯会盟竟将秦与蛮夷同列;民心上,百年内历经四代君位更迭,庶民“闻战则栗”。
朝堂上群臣献计,或言扩军复仇,或谏割地求和,但这些应对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曾触及命脉。

23岁的秦孝公却以惊人洞察力剖开乱象,疆土沦丧、战力衰弱、诸侯卑秦的背后,是秦国的人才断层导致国家机器全面失效。
当群臣纠结于如何夺回河西之地,孝公的思维已跃升至如何重建国家操作系统。
于是,一道石破天惊的《求贤令》横空出世。
秦孝公公开承认“国家内溃”,撕破秦国遮羞布;以“尊官分土”替代虚名笼络,直击人才核心诉求;不设门槛唯才是举,将“强国”目标具象为“奇计”方案。
当诸侯沉迷合纵连横的权谋游戏时,孝公直指国家机器的核心故障。
真正的破局从不在现象层面修修补补,而在于精准剖开混沌乱象下的本质病灶——这既是强秦崛起的密码,也是老麦献给所有困局者的生存铁律。

3.破立开新天,在废墟之上重获新生
秦孝公与商鞅的君臣际遇并非坦途。
在变法伊始,以甘龙、杜挚为首的贵族集团即刻发难,掀起一场关乎秦国生死存亡的“古今之辩”。
甘龙在朝堂怒斥:“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杜挚更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的古训相逼。
这场反对的本质是恐惧变法摧毁世袭特权,导致已有的旧秩序崩塌。

商鞅则一语道破守旧派逻辑的虚妄,“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直指秦国痼疾核心,礼法朽坏如腐木,唯破而后立可焕新生。
当甘龙高呼“法古无过”时,商鞅的变法纲领已碾碎陈腐教条。
在守旧派的议论声中,秦孝公一锤定音,打破困局,推行新法。
秦国终是在礼法废墟上立起一架名为“法治”的战争机器。
这场破立风暴印证了破局的终极铁律——破而后立。

当35岁魔咒高悬于顶,当AI浪潮漫过职业堤坝,《外贸破局》中淬炼的生存哲学早已超越商业范畴。
合上书页的刹那,我突然意识到:破不是终结的句点,而是新生的起点。
当你亲手推倒旧世界的围墙,光才会从裂缝中奔涌而入。
这束光既照亮外贸人的征途,也点燃每个在时代夹缝中寻求突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