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编辑、活动策划、项目执行、月度规划、排版美化、平台发布、数据分析、广告投放、商务对接、海报设计、脚本撰写、拍摄剪辑、直播上架、售后客服...
你猜,这些是几个人做的?
没错,都是一个人做的,该岗位名称叫做“新媒体运营”。
毫不夸张,因为真正地经历过。
有的还要,协助行政部门搞团建、销售部门搞签单、人事部门写招聘,就连发个下午茶,都要你即兴写个文案发朋友圈。
这已经不是六边形战士了,这是全能打工人了。
别看这么万能,工资是没有一万出头的。
老板的经典口头禅就是:你不干的有的是人干、不会就上网学、从0-1打造全平台。
他是草台班子,却要求你是真做事的人。
你在网上扒拉热点信息呢,他问你为啥又在摸鱼。
看着怎么折腾都不起色的账号,人家又开始发话了:做啥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转化。
一堆销售都没有开单,却要求一个新媒体运营先来打个样。
新媒体运营岗,没概念的时候,招聘方硬是创造出来一个。
现在有了明确职责划分吧,招聘方又不听了,他不要你定义。
就跟需要啥就写啥一样,搁那许愿呢,然后统归为——新媒体运营。
这是什么低贱职位吗?还真是。
别看做了这么多,薪资是低于其他岗位的。
让你有网感,能捕捉热点,又要有深度,能被业内技术大佬看到。。。
醒醒,别睡了,程序员关不关注网络梗我不清楚,那群老板级别的人物是真不咋上网。
你看那些跟个愣头青一样,出来教育年轻人的,现在都成啥了,名副其实的老登,估计他还得搜索一下:老登是什么登?赵玉田卸掉的车蹬子吗?
新媒体这个岗位也确实,有的时候无法反驳。
你写个小红书,算不算这个领域?算。
你写篇公众号,算不算?也算。
你发个短视频呢,当然还算。
以至于,企业把这些都汇总,然后扔给你来做。
纯粹的具体领域分工没有了,但又要招聘垂直领域的人才。
你要跟上热点,提升热度,拿下浏览量,被二审三批四改条条框框制约住的内容,你说谁想看?自己改完都要yue。
更有甚者,一个月要发布20条短视频,乍一听没啥啊,你再想想背后要做的事情呢!
脚本是你、文案是你、拍摄是你、剪辑是你、旁白是你、出境是你、投流是你,最关键的可能你准备好了,人家却连个产品都没有。
这不能播,那不能说,更不能写,所以发啥???
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连同情与共鸣都成为流量的一部分了,机械化的操作都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了。
做新媒体运营,为啥都是年轻人呢?因为上了年纪的公司不要啊,人可以傻一时不能傻一世。
有些人是图操作简单去的,以为个人自媒体有了点粉丝就懂运营了,结果碰到了更大的咋呼者,搞得乌烟瘴气的。
技能是参差不齐的,工资倒是很平均,都在朝着月薪3500元使劲。
其实,做新媒体挺焦虑的,大家可能因为某个话题突然聊嗨了,你站在那只能露出尴尬的笑容。
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局外人,天天各个平台撺掇,回家还得躲在被窝里背会梗。
真的到了追热点,跟呼吸一样简单的时候,却也吸不起氧了。
没有销售的提成,却有销售的KPI,每天都忙够呛,一问工资,啊,还发钱呢!还以为在体验生活呢!
有这能力,为啥不单干呢?
单干的成本太高了,别说你成为网络红人,连小区的熟人都费劲。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单干的太多了,大厂出来的、名校毕业的、名企离职的,人家放个标签,可能就收获一波关注量。
你呢,榜上无名,脚下也无路,放不下姿态,出厂显示器也不给力。
做过新媒体运营的,你是否奇怪过,为何时常感到悲伤,眼睛却依旧很干燥呢?
先别怀疑你是不是真悲伤,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你可能得了#干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