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红楼梦》,深刻的《红楼梦》,隐藏的《红楼梦》,平复心灵的《红楼梦》,玄机丛生的《红楼梦》。
一个人用一生写就的,唯一的一部文学巨著,是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理解和感悟的。这部文学巨著就是《红楼梦》。
说起《红楼梦》,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灿烂辉煌的华夏历史和华夏文明。它们既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也是我们值得骄傲自豪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万古不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断代的文明传承。我们的华夏历史生生不息,已越万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研究价值的历史史料。对于我们的华夏文明来说,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在于一个“悟”字。悟世间万物,悟万象因果,悟百态人生。华夏文明如此,华夏历史如此,《红楼梦》亦是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
一部红楼梦,万年华夏史。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部浩瀚无垠的历史。它就像一处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瑰丽宝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断地探寻开发。人们纷纷加入其中寻求它神奇的光芒,寻求能够启迪心灵的内涵。我也有幸加入其中,成为众多探险队伍中的一员。
记得有一句古话,“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于是不断阅读和思考就成为我几乎唯一的探险法门。而这一读就是三十多年,我之所以如此执着,其目的就是为了能悟出其中的隐藏内涵和丰富思想,哪怕是一点自也行。
文之无道,其传不远;文之有道,万水千山。《红楼梦》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广泛传播,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的丰富思想和生活哲理。这也正是《红楼梦》值得研究的价值所在。然而,也许是自己悟性太低,也许是自己的汉语修养不够,又或许是自己的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自己总觉得每读一次,就会有新感受,新发现,新体会。因此,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只要一有空闲,便忍不住要拿来翻翻。总的来说,自己感觉也就仅仅悟出了其中十之一二吧,甚至可能连十之一二也没能悟出。即便是这样,《红楼梦》却早已深深地震撼了我的灵魂。每当自己有新感受新体会之时,就能感觉到体内忽然涌出一阵颤栗,如同电流一般,迅速地流遍全身,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真的,自己还从没见过如此宏阔,如此复杂,如此全面,如此精细,如此梦幻,如此伟大的史诗性文学作品。我不禁由衷地赞叹《红楼梦》的美妙传神和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由衷地感叹华夏历史的精彩纷呈以及华夏文字的精妙绝伦。
对于用汉字写就的《红楼梦》来说,真可谓是看透了世间情怀,道遍了人生百态,历尽了人世沧桑。可以说它既是对作者曹雪芹人生遭遇的血泪描写,是对腐朽的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鞭挞,也是对汉语言文学创作手法的深入开拓和革新,还是对中国社会过往历史的深情演绎和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以往思想的深邃糅合和历练。我们可以说,《红楼梦》中有深度,《红楼梦》中有人生,《红楼梦》中有传奇,《红楼梦》中更有玄机。
说起玄机,忽然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原本是一块石头,因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遂得以孕育成形,蹦出石头缝,化为石猴。后练就一身本领,火眼金睛,七十二般变化。最后西天取经,终成正果。而《红楼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脱胎于石头,以石头历尽世态炎凉繁华而成《石头记》。后经无数雕琢打磨才终成正果《红楼梦》,这与《西游记》又何其相似呢?同是以石头演化而来,只不过《红楼梦》中蹦出石头缝的并不是孙悟空这个石猴,而是一段经历世态炎凉血泪梦幻的凄惨往事。孙悟空只有七十二般变化,而《红楼梦》却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真可谓是细如恒河数沙,深如无底洞府,浩如宇宙苍穹。
一部《红楼梦》,其中可以说布满了种种玄机。这些玄机被雪芹隐藏在了字里行间,而且其隐藏程度也各不相同,可说得上是离奇复杂,变化万千,莫测高深了。我们甚至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有字天书,其中包含了很多层隐晦的意思,而我们只理解其中的某一层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这样说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红楼梦》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其它文学书籍的伟大作品。雪芹在其中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要讲说的家族事实,而且雪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都隐藏在了整部《红楼梦》文字的背后。《红楼梦》当真是一部以前从未出现过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中可谓玄机种种,机关重重。其中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有趣的,也有枯燥的;有浅显的,也有深奥的;有明白的,也有隐晦的;有荒唐的,也有正常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虚假的,也有真实的。因此我们想要说清楚这些玄机,那将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会是一件非常艰辛烦琐的事情。
还是让我们先来说一些简单有趣的玄机吧。这些玄机虽然简单,但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的构思过程和创作手法,更全面地理解《红楼梦》的丰富内涵。而《红楼梦》之所以是千古奇书,奇就奇在雪芹于创作时的巧妙手法及其想要表达的隐藏内涵。雪芹想要表达的深层内涵与表面内涵是完全不同的。雪芹有着中国文人的聪明才智和铮铮铁骨。他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写出了满清封建社会以残酷文字狱镇压的,被统治者从史料中完全剔除的,绝对不许见诸笔端的,见诸笔端就会被杀头的,雪芹家族的被抄家的惨绝人寰的血泪往事。雪芹表面上是在写宝黛爱情及贾氏家族的兴衰史,而实际上却是在写雪芹自己亲身经历的血泪往事,是在控诉满清封建王朝的血腥统治,控诉满清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控诉满清封建王朝肆无忌惮的抄家经过。雪芹是在揭露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是在揭示这样的社会一定会走向彻底灭亡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探寻《红楼梦》玄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揭示这些文字背后隐藏的真像,揭示雪芹隐藏着说出来的深层内涵,以便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而要想真正理解这些内涵,研究雪芹的构思过程和创作手法也就成为了我们必然的探寻方向。
《红楼梦》是一部十分庞杂而又丰富的文学作品。雪芹是以春秋笔法写就这部伟大作品的。这种写法也就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部史家之记。我们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每一句,甚至每一字、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写成的,而是经过详略取舍,统筹兼顾,千锤百炼才最终写成的。其细腻之处,精雕细琢,逐字逐笔,有如涓涓细流;其粗犷之处,大刀阔斧,跳跃有度,有如飞跃黄河;其彰显之处,浓墨重彩,扬扬洒洒,有如飞雪连天;其隐藏之处,严丝合缝,不露声色,有如神龙在渊;其谐音之处,形象恰当,妙趣横生,有如自然天成;其夸张之处,生动活泼,恰如其分,有如天外飞仙;其超逸之处,仙姿绰约,轻盈灵动,有如仙娥起舞;其深刻之处,入木三分,引人深思,有如深谷幽兰……雪芹这些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都使得《红楼梦》让人流连其间,越看越爱,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当真是爱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终,一往而殆。我们对《红楼梦》可谓又爱又恨,爱其细腻,其深刻,其粗犷,更爱其独到;恨其隐晦,其隐藏,其戏谑,更恨其真假难辨。然而这也正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
那我们如何来理解《红楼梦》呢?当然,浑浑噩噩,无所作为的行为不可取。我们要理解《红楼梦》,就要深入其中,多读多看多思考,这也是最好的理解方式。我们接触事物就是要去了解它,认识它,之后形成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再按照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创造。也正因如此,我们在接触事物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就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对事物是如此,对《红楼梦》也是如此。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红楼梦》中一些比较简单明了的玄机吧!
其实,这些简单的玄机,就像小朋友掰着指头数数那样简单易懂。我们数一数《红楼梦》第一章回到第十章回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诸多内容就会发现:这十章的回目数字与它们之间都存在着非常巧妙的暗藏玄机,并且这些玄机都是被雪芹以丰富多彩,变幻无常,如梦如幻的手法描写出来的。而这十章回中,第六章回到第十章回中的暗藏玄机相对来说更简单明了一些。我们只要稍加留心,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够发现。因此,我们就先从第六章回说起。
在《红楼梦》第六章回中,雪芹至少创作了三层与回目数字“六”相对应的相对比较简单的暗藏玄机。雪芹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我们注意,以便我们能发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其中的第一层玄机就是第六章回中出现的刘姥姥。她的姓氏“刘”字谐音着第六章回的回目数字“六”。雪芹在这里运用了“谐音手法”,这一手法在《红楼梦》中运用得相当广泛,这些我们以后会试着详细进行分析解读。
刘姥姥可以说是贾府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一家亲戚,她仅仅是狗儿的丈母娘,她女婿狗儿与贾府本来攀不上亲戚。狗儿姓王,其祖上作小小的一个京官时,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势利,偶然连了宗认作侄儿。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如今狗儿家业萧条艰难,正为时季发愁抱怨。刘姥姥听到后,便与其说道一番,与狗儿谋划。后带着板儿前往贾府,以求拜见王夫人而获得接济。最后刘姥姥在凤姐处讨得二十两白银,高高兴兴地回家过活去了。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个次要得几乎不能再次要的人物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她,却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为刘姥姥不但是描写贾府故事情节的真正起点,而且是贾府从兴盛走向衰败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同时她在《红楼梦》中又起着反衬对比、承上启下和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刘姥姥的真诚善良反衬出贾府的世态炎凉,刘姥姥的贫贱低下反衬出贾府的富贵高傲,刘姥姥的知恩图报反衬出贾府的忘恩负义。贾府兴旺时,刘姥姥为寻求凤姐帮助,不惜放下尊严,年迈下跪;而当贾府败亡后,凤姐不得不放下富贵身段,为求刘姥姥搭救女儿巧姐,而给刘姥姥下跪,这同样也是一种反衬。另外,刘姥姥的走亲戚是三次,这也与通灵宝玉的三次神奇功用,以及香菱名字的前后三次变化之间形成数字上的相互穿插呼应。三者之间此起彼伏,前后照应,连绵不绝。同时刘姥姥的三次走亲戚也见证了贾府从繁荣兴旺逐渐到腐朽没落,再到事败抄家的全过程,这也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刘姥姥既反衬出贾府的繁华腐朽,又上承故事开端,下启贾府变迁,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串联了起来,因此,刘姥姥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形象。
第六章回的第二层暗藏玄机是王狗儿家族中有名戴姓的人一共为六人,这也与回目数字“六”相对应。王狗儿家族中的这六个人分别是:王狗儿已故的父亲王成,王狗儿本人,王狗儿嫡妻刘氏,王狗儿的儿子板儿、女儿青儿,以及王狗儿为看管儿女而接来的鳏寡岳母刘姥姥。他们加在一起一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与回目数字“六”之间形成了暗合关系。这是雪芹在提示我们注意:这六人之家中还包含着深层内涵。只是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雪芹的其它创作手法,我们也只能留在以后再说了。
第三层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故事情节中,出现在前台的有名戴姓的人物同样加起来一共是六个人,这六人也与回目数字“六”相暗合。这六人都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相对比较次要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刘姥姥和她带着的板儿,引见刘姥姥的周瑞家的,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平儿,还有王熙凤以及后来出现的贾府的长房长玄孙贾蓉。有人可能觉得王熙凤不是次要人物,其实不然,我们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排序来看,王熙凤仅排在靠后的第九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相对次要的人物。而其他的五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更是相当次要的次要人物了。
第六章回中与回目数字“六”之间的暗合玄机相对要简单明白的多。在这里雪芹不仅暗中运用了“谐音手法”,而且也暗合着家族人口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演变等手法。这些都是隐藏着来表达的。如果我们不细心阅读,不反复思考,是不容易发现的。所以《红楼梦》是需要我们细心阅读体会和反复思考总结的十分细致的一部千古奇书。
在接下来的第七章回中,雪芹同样运用回目数字“七”来做文章,使之形成一种关于“七”的暗合玄机。只不过在这一章回中,雪芹表达这种暗合玄机的手法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表面上看,这一回中的人物相当之多,如果我们还像第六章回那样简单地看人物的暗合玄机的话,那就会发现不了这种相对比较隐蔽的玄机了。在第七章回中,看似总共描写了金陵十二钗正钗中的九钗,但其中的两钗李纨和大姐正在睡觉,未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第七章回实质上是描写了金陵十二钗正钗中的七钗。是这七钗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七章回描写了周瑞家的送走刘姥姥后,上来回王夫人话。因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地说些家务人情等语,周瑞家的便不敢惊动,遂走进里间与薛宝钗拉话。雪芹在这里详细描写了“冷香丸”的配方,用以暗喻薛宝钗冰冷无情的性格特征。周瑞家的还要再说时,不想却被薛姨妈看见,给她派了送宫花的差事。于是周瑞家的便将这十二枝宫花分别送给了贾府中的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以及林黛玉等五位正钗。而在送给王熙凤时,平儿又按着王熙凤的意思,让彩明将两枝宫花转送给了宁国府的秦可卿。在第七章回前半部分,雪芹正是通过周瑞家的回事以及送宫花一事将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九人串联起来。其中,李纨和大姐正在睡觉,王熙凤和秦可卿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其它五位正钗薛宝钗、贾府三艳、林黛玉均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在第七章回的后半部分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和秦可卿这二位正钗。由此可见,《红楼梦》第七章回中正面描写了七位正钗。这与回目数字“七”形成了暗合玄机。
雪芹在这里对这七位正钗的形象描写还只是开了个头,属于初步勾勒。虽属初步勾勒,但却层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这七位正钗形象鲜明,各具特色,且栩栩如生。其中薛宝钗素颜质朴,博闻强记,对人不冷不热,性格冷淡;迎春和探春在窗下围棋,属于略写,这时还看不出来两人有何差别,就像两人下的围棋棋局一样,还只是处于布局的初级阶段,两人究竟孰胜孰劣,还很难看出来;惜春在《红楼梦》中虽相对比较次要,但雪芹在这里则作为这一章回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人物来进行描写,着意刻画,用墨较多,算得上是这一章回的重点之一了。雪芹通过她与智能的对话来表现她心性高冷孤介,想摆脱红尘遁入空门的生活态度,而她与周瑞家的对话,则显示出了惜春善于观察分析的性格特点,这些描写也为她最终出家的结局埋下了伏笔;王熙凤则是排场铺张,生活风流,大中午的居然和贾琏行房事,其行事更是手腕强硬,厉雷风行,狠辣严苛;林黛玉则是寄人篱下,这也造就了她心思细密,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动辄得罪人的性格特点;而秦可卿的性格则是心思细腻,小心谨慎,胆小怕事,在宁府忙前忙后,辛苦异常,唯恐出现一点纰漏,落人话柄,引来笑话,活得像个仆人一样,甚至比宁国府的仆人更要辛苦很多。
我们再对比荣府就不难发现,宁荣二府中的荣府明显地比作为长房的宁府要更加“繁荣富贵”。这时的荣府内部在王熙凤的打理下井井有条,甚有法度。外部则既有贾琏这等孰知世路,善于机变的人处理平衡各种关系,又有贾政、贾赦的显耀职位加身,还有贾母拥有的裙带关系依靠帮扶,更有贾元春的宫中地位支撑提携。荣府当真是“一派繁荣,蒸蒸日上。”而反比宁府,内部虽由尤氏掌管,但却不善管理,措施无力,致使府内混乱不堪,连焦大都自称太爷,目无家主,不服管理,甚至顶撞辱骂。整个宁府内乱成了一锅粥,而大管家赖二还在不停地搅动这锅乱哄哄的粥。宁府对外则只有贾珍一人来支撑门面,他本人只为三品将军,地位根本没办法和一等将军的贾赦和工部员外郎的贾政两人相比,并且他还和宝玉平辈,属于晚辈,事事难以顺心。这也可见处于长房长孙地位的宁府早已没有往日繁荣气象,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荣府的后面,甚至已经成为了荣府的附庸,彻底丧失了长房应有的荣耀和尊严。这种局面也就造成了贾氏家族内部的一种极不平衡的现象,这也为贾府的最后败落蒙上了一层阴影。
雪芹在这里对贾府的种种缘由不做一点分析和评论,而是用事实来说话,通过故事情节将宁荣二府的现状呈现出来,使得宁荣二府的情况一目了然,地位高下立判。我们不难看出,宁荣二府表面的繁华富庶难以掩盖其内部矛盾和内在的腐朽堕落,其最终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再来看看第八章回是否也存在着与回目数字“八”的暗合玄机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在第八章回中,雪芹的表达手法又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许是雪芹受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启发吧,其创作手法总是飘忽不定,变化多端,让人理解起来颇费神思的。如果我们还按照前面的思路去理解的话,那就很难发现这种玄机了。
我们探寻发现,雪芹在第八章回中,创作出了与回目数字“八”相对应的暗合玄机。这种暗合玄机已不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姓名或者人物个数了,而是故事情节中隐藏的八句文字描写。这八句文字描写与回目数字“八”形成暗合玄机,其中包含着很深奥的玄机。这八句文字描写是用篆文写就的,是横三竖五的排列在书中的。它们分别是“通灵宝玉”上的六句和宝钗佩戴着的金璎珞上的两句。其中“通灵宝玉”的正面三句分别是宝玉所戴之玉的名称“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反面的三句则分别是“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而宝钗佩戴着的金璎珞上的两句则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上面这些合在一起共是八句文字描写。这八句文字描写有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即每句文字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它们除了暗含着“金玉良缘”的寓意之外,还暗含着更深层的重要玄机。只是我们要想将其梳理清楚的话,则还需要运用到雪芹创作的其它表达手法才行,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在以后再行探讨了。可以说这一章回的暗藏玄机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对我们探寻《红楼梦》的真正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接着来看《红楼梦》第九章回的玄机。在这一章回中,雪芹在表达与回目数字“九”之间的暗合玄机时,其表达手法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章回主要描写了众学童闹学堂一事。首先闹学堂的起因是雪芹借用的一句俗话“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这“九种”中的“九”字本身就暗合着第九章回之“九”数,也暗合着雪芹表达手法的变换,同时又与宝玉黛玉玩的“九连环”游戏形成前后呼应。其实宝玉和秦钟上的所谓义学说起来是学习之所,实际上更像是是众学童的嬉戏游乐场所。这里良莠不齐,龙蛇混杂,难免就会有下流人物在内。他们总会干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龌龊之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的混乱不堪,以及当时封建社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也反映出贾府后继无人的尴尬状况。这也为贾府最后的衰败抄家埋下了伏笔。
这一章回的闹学堂一事可谓环环相扣,情节生动,引人入胜。这其中也暗合着回目数字“九”。只不过这个“九”数并不那么明显,需要我们梳理一下才能看出来。在闹学堂一事中,闹学堂的起因先是宝玉、秦钟和香怜、玉爱四个人暗通款曲,相互结交。秦钟与香怜出去暗地里说梯己话时,被无中生有的金荣看见而进行恶意造谣。金荣当着众学童说出十分不堪的下流话来,结果惹怒了与贾蓉相好的宁府正牌玄孙贾蔷。于是贾蔷用计挑拨茗烟,他自己却找了个借口一走了之。茗烟听后,立马扑进来撕打金荣。金荣气不过,要抓打宝玉、秦钟。不想傍边金荣余党扔飞瓦相助金荣,结果却打在了贾兰、贾菌桌上。贾菌抱起书匣子抡去打金荣余党,不想因人小力弱,飞到半路落下,砸在宝玉的桌案之上,打得墨洒纸污,碗碎茶流。而金荣回手就抓了根毛竹大板挥舞起来,打到了茗烟。茗烟无事都要欺压人的,何曾吃过这亏,便大声叫来宝玉的另外三个小厮,一起来围攻金荣,而贾瑞拦挡不下。后来,还是跟宝玉的仆人李贵进来,这才喝退茗烟等一众小厮,方止住了事态。最后金荣忍气吞声赔礼磕头才算结束。整个闹学堂事件当真是紧促快捷,跌宕起伏,可谓一环套一环,与“九连环”如出一辙,且丝毫不逊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岳飞枪挑小梁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故事情节。
放下故事不说,我们梳理后发现众学童闹学堂一事虽然参与的人物极其众多,但其中参与的主要人物却一共只有九人。首先闹学堂的起因是宝玉、秦钟、香怜、玉爱这四人相互结交而引起金荣眼红眼热嫉妒;然后是金荣无中生有,肆意挑衅,恶意中伤秦钟和香怜;最后导致以茗烟为首的,联合锄药、扫红、墨雨,他们四人参与的大闹学堂这一事件。因此,这一事件涉及的主要人物加在一起正好是这九个人,这也暗合着回目数字“九”。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雪芹前面说过的“九连环”中的“九”,它们之间也许会存在一些微妙的玄机。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第十章回,这一章回同样也是如此。只是雪芹在创作时又一次变换了表达手法。这一章回主要描写了宁国府为秦可卿看病一事。宁国府内走的好多医生都号不来脉,最后贾珍通过冯紫英,这才请来了名医张太医,来为秦可卿号脉诊源,断病寻根,这才号出了脉象,指出了病原,开出了十分高明的药方。张太医在号完脉以后,说出了秦可卿的病症脉象,其中说的脉息加在一起正好是十种。张太医说的这十种脉息与回目数字“十”之间构成了暗合玄机。这十种脉息可以说是十分微弱的,除非名医是号不出来的。这十种脉息一方面在暗示《红楼梦》中隐藏着微弱至极的十种文脉,非有识之士是难以发现这十种文脉的;另一方面这十种脉息也是雪芹对前十章回的一种回顾性描写和总结。像这样的回顾性描写可以说时常显现于《红楼梦》的各个章回之中,它们在向我们暗示,对《红楼梦》的理解是要不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的。而这种回顾性总结是在指出前十章回中存在着不断变换的,完全不同的,隐而不显的,且非常微弱的十种文脉。这些文脉暗流涌动,川流不息,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纠缠在一起,共同推动整部《红楼梦》向前发展。而这十种文脉恰似十股涌动的暗流一样,潜底暗行,汹涌澎湃,十面出击,从而将雪芹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隐藏着揭示了出来。这也正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
我们可以说,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第一位亡故之人。就张太医诊断的“水亏木旺”之症及“还泪之说”的综合对比分析来看,“水亏木旺”正是脱水之状,最终致使秦可卿骨瘦如柴,不治而亡,这与林黛玉泪尽而亡如出一辙,因此,秦可卿其实是《红楼梦》中第一位还泪之人。她表面上温柔和平,贤良淑德,且办事妥贴,人见人爱,是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然而这一切都是她不得已而假装出来的。背地里的秦可卿承受着巨大道德压力,内心极度痛苦,甚至绝望。她整天暗地里悲伤哭泣,以泪洗面,以至于无法支撑,病魔缠身,最终也是流干了眼泪,泪尽而亡。这一点雪芹在《红楼梦》中没有明着说出来,而是采用隐笔来暗写的。她的悲惨死亡,也暗示着“还泪之说”的主角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和最终结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雪芹在对《红楼梦》进行创作时,运用了一些匠心独运的创作手法。甚至可以说《红楼梦》中处处皆藏有玄机,《红楼梦》实质上是一本玄机书。既然《红楼梦》中的前十章回都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那第十章回以后是否也存在对应关系呢?这个问题现在还不好回答。我们现在可以看出的是雪芹运用了一部书的语言文字,从明暗正反等很多层面,以及不同角度分别讲述了很多截然不同的意思。明语好理解,暗语难明了;正面好发现,反面难探索。这也正是《红楼梦》的精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