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朱金科2017/08/05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书,推荐阅读。1)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宵夜;2)爱,是自我完满。坠入爱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边界崩溃;3)宗教是心理疾病之因,也是药,是洗澡水里的孩子;4)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所有走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前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 刘润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人人都有心理疾病】物质越来越丰富,心灵却越来越空虚。我们对身体的健康牵肠挂肚,对心理问题却漠然处之。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似乎只要不去跳楼,不进精神病院,就没有心理疾病。殊不知,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独特而坎坷的人生路】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答案。某个人的正确之路,对另一个人却有可能是错误的。人生之路不是由沥青铺就的阳关道,它没有通明的灯火,更没有路标,它是荒漠中一条坎坷的小径。虽然多数人都听过富兰克林的名言“唯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但真正践行的人很少,许多人难以忍受横穿沙漠的痛苦,于是都早早中断了这一旅程。
【孩子气的成年人】那些在生活中早早就停止了学习和成长,拒绝改变而固步自封的人们,经常会陷入这种被称作“第二童年”的困境。他们变得牢骚满腹、吹毛求疵,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童年”,而是他们“第一童年”的延续,这些人以陈旧而脆弱的成年作掩饰,暴露出的是一种拒绝成长的孩子气。
【分清存在性痛苦和神经官能性痛苦】无论何时,只要你感受到了心灵的痛苦,就要自问:“我的痛苦是存在性的,还是神经官能性的?这一痛苦是帮助我成长,还是限制了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难以回答。但假以时日,再自问这些问题,答案就会非常清楚。人类是天生逃避痛苦的生物。欢迎一切痛苦是很愚蠢的,但逃避所有痛苦也同样愚蠢。我们在成长中所做的基本抉择之一,就是必须分辨神经官能性痛苦与存在性痛苦。
【勇气是面对痛苦,战胜恐惧】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什么是勇气,多数人认为勇气就是不害怕。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战胜恐惧不仅使你变得强大,而且还让你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那些为数不多的比较成熟的人,从不逃避人生的问题和痛苦,相反,这些问题和痛苦总能启发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勇气,他们把成熟视为一种责任,甚至作为一个机会,勇敢地去实现生活的目标。
【每一件事,都是为我们心智成熟而设计的】想在人生沙漠中行走得更远,你就要心甘情愿去面对存在性痛苦,并努力克服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改变你对待痛苦的态度。这儿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承认我们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助于我们心智成熟的精心设计。一旦我们领悟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用来指导我们生命旅程的,我们注定会成为赢家。
【直面潜意识,不要逃避躲闪】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让潜意识从尘封的深渊浮出水面,转化为意识。换句话说,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要增强人的意识,要让人的意识勇敢地直面潜意识,不要逃避、不要躲闪。
【阴影不是问题,拒绝阴影才是问题】卡尔·荣格把人类邪恶和心理疾病的根源描述为“拒绝面对阴影”。人类的邪恶和心理疾病并不是“阴影”本身造成的,而是在于“拒绝”阴影。那些邪恶和有心理疾病的人,拒绝任何罪恶感,他们不是没有良心,而是拒绝承受良心的痛苦。
【愿意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欢乐也越多】治疗一个人痛苦的最好方法,往往不是设法消除痛苦,而是应该与他一起承受。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和分担他人的痛苦,随着意识的成长,我们能更加看清他人的把戏和伎俩,同时也能更深切地体会他们的沉重和悲哀。你愿意承担的痛苦越多,感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最终你会觉得,这样走到人生的终点真是太值得了。
【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责备他人,实际上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和应承受的痛苦。因为面对问题,从内心出发,当事人就必须自我反省,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常常会令人望而却步。正因如此,许许多多的人才放弃了反躬自省,选择了责备他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责备他人,十有八九是患有人格失调症。几乎人人有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失调症,不过,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多些宽容,我们就能获得健康的心灵。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掌握怒火的火候,是一生的修炼】由于我们的愤怒中枢随时都可能燃烧,而且往往在不该发生的时候发作,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宽恕。有时,我们必须这样想:“我的愤怒是愚蠢而幼稚的,那是我的错。”有时,我们不得不做出让步:“这个人的确侵犯了我的领地,但这只是一个意外,没有必要为此发怒。”有时,马上表现出愤怒是必要的,应立即对那个家伙进行谴责。我们必须知道,在特定情势下哪种反应最恰当。这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一般人总要等到三四十岁,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甚至还有一些人终其一生也学不会应对愤怒。
【发怒会上瘾,责备需谨慎】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使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停止责备游戏唯一的方式就是——停止!】停止一个游戏,唯一的方式就是停止,不再进行。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即使你要停止,另一个玩家或许还会劝:“可是,你刚叫了牌。这儿是你的200美元。” “不,谢谢,我不再玩了。” “但是,你的200美元。” “你没听见吗?我不再玩了!” 停止游戏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的确切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我知道这的确很难。
【独立思考的自由,值得用一生去获得】如果我们选择独立思考,就必须随时准备承受打击,接受被视为古怪与愤世嫉俗的可能。我们也许会被当成体制边缘的人,代表着异类与反常,而要想追求心智成熟,就必须要勇于思考,勤于思考。我们也许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拥有独立思考的自由。
【非此即彼是幼稚的思维定式】对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要综合看待、灵活处理,虽然这需要我们去权衡,去抉择,其过程会让我们痛苦,但这是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反之,刻板地处理问题,一直停留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上,这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它只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停滞不前。卡尔·荣格说,心智成熟的全部目的就是个性化,就是脱离父母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既要遵守相应的自我界限,同时也应该承认,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协作。极端个人主义者恰恰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
【学会综合考虑,接受悖论】为了避免走入极端,我们必须接受悖论。我非常欣赏一位哲学教授针对学生提问做出的回家。学生问:“教授,听说您相信所有真理的本质都是似是而非的,是这样吗?” 教授回答:“是,也不是。”综合考虑问题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定式。综合考虑不仅对我们想问题是必要的,对我们行动来说同样必要。行动的全面性,就是实践。
【生活没有简单的答案】每当你想去寻找正确答案时,你都要首先向自己发问。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就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你也将不得不忍受不知所错的痛苦。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自问,这样我们的心智才会一步步走向成熟。
【玩转自己的独特性】人,生来不同。所以每个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他们自己的独特性,他们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学会在与别人相处时在这方面做出妥协。正因为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
【胸有使命,心有安宁】使命的达成不一定能保证快乐,但它一定会给人带来安宁。因此,看到人尽其才,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我们很高兴看到父母真心照顾子女,心中充满了爱。上苍对我们每个人的独特召唤,最后都会带给人成功,但这个成功不一定是刻板意义上的。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我相信感恩的心本身就是一项赠予。换句话说,能够欣赏赠予本身就是一项赠予。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家庭,不能改变无力更改的事实,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一切。这样做,我们也会拥有感恩的心。一个人如何面对困境、好运或厄运,是判断这个人是否怀有感恩之心的很好的依据。我们可以把某些厄运看成伪装的恩赐,而不把好运视为理所当然。
【自知者,明己之自爱与自负】谦逊,意味着有自知之明。谦逊的核心在于实事求是。我们只有对自己有了清醒而正确的认识,才能清晰地辨别自爱和自负。自爱意味着关怀。自尊、责任好对自我的了解。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就不可能爱别人。但是,不要把自爱和自私自利混为一谈。这些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很爱自己的配偶、父母,并且很尊敬自己的上司。视自我为头等重要,这是自爱;自我感觉总是良好,这是自负。
【信心满满就不会反躬自省】自爱的人不一定自信,自信的人也不一定自爱。有时候,我们甚至要通过不自信来获得自爱,因为我们只有在不自信时,才回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知之明。相反,如果我们总是信心满满,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们就不可能反躬自省。所以,心智成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检讨、不断修正的过程。
【别把自己不当回事】除非我们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可爱,缺少魅力,否则,没有人能让我们陷入心里疾病。
【反过来想,我们不知道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度神秘的宇宙。托马斯·爱迪生说:“我们对99%的事物的了解,远不到1%”,不幸的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离开医学院大约10年后,我不可思议地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医学发现:我发现,我们几乎对医学一无所知。这一发现源于我不再问“我们知道什么”,而是开始问“我们不知道什么”。一旦我开始这样发问,那些曾经对我关闭的新领域全都打开了,我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上。
【敬畏未知领域】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很肤浅时,我们会像井底之蛙一样,常常认为自己知道全世界;当认识逐渐深入,触及事物的核心之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知道得很少很少,有时甚至是一无所知。
【最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冷漠】心理上最不健康、最不成熟的特征之一,就是神秘感和好奇心的缺失。走访精神病院时,让我最困惑的不是精神错乱,不是狂怒、恐惧或沮丧,而是冷漠。
【困惑是福】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并不恪守教义,他们像一个探索者,像一个彻头彻尾的科学家一样,不依靠任何信仰。真实,是他们唯一能够接近和信奉的东西。困惑是福,困惑能激起人们寻求答案的动机,而寻求的欲望又会促使人们不断学习。在新、旧理念的博弈中,我们常常需要痛苦地徘徊、困惑、选择,这个过程让人沮丧,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它却是有福的。尽管我们在心灵上感觉可怜,但我们却是在寻找新的和更好的道路。这世界上所有的邪恶,都是那些很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造成的,而不是那些处于困惑中的人造成的,不是那些“心灵可怜之人”造成的。
【检查早期残留的遗迹,走向更高阶段】无论我们走得多高多远,我们都无法摆脱心灵发展早期阶段留下来的遗迹。如果正自鸣得意,觉得你自己已稳步走在第四阶段的正确道路上,那么赶快检查一下你的地牢。相反,如果你感到自己的不足还有很多,这将有助于你自醒,认清我们身上残留的遗迹,像更高级的阶段拓展。就像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每个圣徒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欣然面对意外,学会妥协】如果你认为能够自行设计心灵成长之路,是不会成功的。做你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同时做好准备,不再执着于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欣然面对你无法掌控的意外事件。在心灵旅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妥协。
【融合阳刚与阴柔】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倾向于男人阳刚、女子阴柔的二分法,不管是传说中还是在生活里。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或者强调阳刚却牺牲了阴柔,或者提高了阴柔却又丧失了阳刚。我们学会了用左脑和右脑分别处理问题,却很少融合二者去处理问题。
【应对危机的健康心理】不管是对于男人还是女人,判定其心理是否健康,都不在于我们有多少避免危机的办法,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早一些面对危机、并且向下一个危机挺进。换句话说,判断心理是否健康,要看我们一生当中究竟能应对多少危机。
【比鸡血人生更具毁灭性的心理疾病——混日子】有一种罕见的毁灭性心理疾病,困扰着大约1%的人。这种病迫使人们去追求一种戏剧化的生活,希望生活时时充满激动。但是,另一种更具毁灭性的心理疾病困扰着至少99%的美国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太缺乏戏剧性,每天醒来,我们面对的都是柴米油盐,日复一日地混沌度日,对生命的本质毫无觉悟。
【勇者,敢于自我检验】那些来做心理治疗的人是我们中间最聪明、最勇敢的人。每个人都有问题,但是很多人经常对自己的问题视若无睹,或避而远之,或喝醉了事,或以其他的方式漠视它。只有更聪明、更勇敢的人,才敢走进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接受自我检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
【接受是一种了不起的心灵宁静】接受。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心灵上的宁静,是天堂之光。坦然接受死亡的人,心中都有一道光。他们仿佛已经死去,而在心灵和精神上又感觉复活了。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然而,达到这一境界并不容易。多数人都能在这美丽的阶段里死去,而是在否认中死去,在愤怒中死去,在讨价还价中死去,在抑郁中死去。其原因是,摆脱抑郁是如此痛苦和艰难,以致当他们刚一触及这一问题就退却了,退回到否认、愤怒、商讨阶段。每当我们在自我改善的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都经历了否认、愤怒、商讨、抑郁和接受的全过程。
【尽可能早地面死而生】为了学习如何去生存,我们必须与死亡达成协议,因为死亡会提醒我们存在的有限性,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短促,以便充分地利用我们的时间。聪明的方式则是尽可能早地面对死亡。一个人如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死亡就是成为一种重要的 推动力量,促进他们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他们会这样想:“既然我肯定是要死的,那么我总是不能放弃愚昧而陈旧的自我,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走上了通向自我成长的人生旅程。
【听他说什么,更要听他没说什么】我从事心理治疗多年,一句话总结经验和教训,那就是:“病人没说的话,远比他说出口的重要。”每当我听到病人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我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当病人大谈现在和未来,而丝毫不谈过去时,你可以百分百地肯定,他们的问题在于过去,一定有什么东西把他们与过去隔开了。以此类推……
【抑郁症的认知根本问题】抑郁症患者在认知上的根本问题是,他们心存幻想,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应该遭遇不幸,认为自己与所有的坏事都无缘。所以,他们总是看到生活中消极面,却看不到生活中的积极面。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