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
“不出户,知天下。”
(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势。)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老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里的秀才不是指科举的秀才,也不是形容长相秀丽的人,可以翻译成绝顶的才华,当才华达到极致的时候,便能足不户知天下大势。
就像诸葛亮,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谋略家,人们都奉他为智慧之神,在他还未显达的时候就潜居抱道,隐居隆中,审时度势,以待出人头地的机会。当刘备听人推荐,三顾茅庐来请他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与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把刘备说的是心悦诚服,刘备也重用了诸葛亮,他也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诸葛亮是山东沂南人,出身布衣,年少时父母双亡,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后来,诸葛玄犯事被杀,15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移居隆中,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襄阳。诸葛亮经常抱膝长叹,他曾对徐庶等人说,你们三人以后可以做刺史郡守。刺史相当于某一部的监察长官,郡守相当于某一部的行政长官。徐庶等人就问他,那你能做什么呢?诸葛亮总是笑而不答。
在隆中,诸葛亮躬耕田垄自给自足,他性情洒脱,喜唱《梁父吟》,博览群书,淡泊名利,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经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旁人都不以为然,只有他的朋友徐庶,相信他有宰相之才。当时,诸葛亮经常与徐庶孟公威等人结伴郊游,这三个人都是鼎鼎大名的谋略之士,徐庶等人对于知识很精通,很熟练,但诸葛亮只知大略,不求甚解,也就是说,他绝不死读书。
官渡之战后,刘备驻军新野,启用了徐庶,徐庶就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说:“诸葛孔明号为卧龙,是人中之龙也”。刘备让他带来相见,徐庶却说:“此人只能去请。”
于是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当时诸葛亮为他分析天下大势。诸葛亮指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先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最后统一天下的蓝图。并鼓励刘备向曹操学习,以弱胜强要有所作为。
这一段就是很有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建议,请他出山委以重任,君臣相遇,从而一步步由弱到强。直到在西南建立起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蜀国。从而演绎出了惊天动地的三国故事。
“不出户,知天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才。他隐居时清静无为,但天下却在他的心中,足不出户知天下。可见他审时度势的能力与敏锐的洞察力。这是一个智者的表现。
“不窥牖,见天道。”
窥:看。
见:明白。
天道:【1】自然的规律,事物运行的道理。【2】天体的运行。
(不需要看向窗户外面就可以明白自然规律,就可以明白天体运行。)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我们走得越远,知道的就越少。)
老子的这句话不是在否定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而是说在一些事情上,我们的选择不对,我们也就离真相、离本质越来越远。
就像群主和他的初恋女友,他们两个在一起,他毫无底线、毫无保留地给出他的所有,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他内在怕他女朋友和她的家人不认可他,在这样的恐惧和匮乏之下,他选择奉献出更多,或者说毫无保留的奉献,去讨好她,越是讨好。他内在的恐惧就被一遍一遍的加深,一遍一遍的更牢固。
孙涛:而真正应该去走的道路,是向我们的内在去看,去明白在那样的讨好下面,那藏着的是什么?是什么在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是什么在吞噬着我们?我们仿佛奉献了一切,我们却不是那道光,而是一个黑洞。我们在通过向外付出不断的索取。
还有一种比较好笑的情形:好比一个人,活得很好,他身体很好,家庭状况也很好,事业做得很成功。但是他通过学习,通过认识了某些老师,他忽然发现他自己有那么多错误。他自己有那么多地方不对劲,他身体有那么多地方需要去调养,还有那么多行为需要去忏悔。仿佛他所有的成就,他所有的好,他所有的成功,全都不值一提。
例如:一天,大师对小张说:"我一见了你头就晕,你百会穴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又有一天,大师对小李说:"我一见了你头就痛,你印堂穴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还有一天,大师对小吴说:"我一见了你头就不爽,你阳白穴一定有很严重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大师死了,法医在大师的脑壳里找到大量的农夫山泉。
这一则小故事很有味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见到我们之后就说,你这样做不合适,你那样做不对,身体这里有问题,你这样做会损阴德,你这样做会轮回,你这样做会下地狱……在这里没有任何攻击他们的意思,一丝的意思都没有,相反,这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深的唤醒。
因为讲这些话的人,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恶意。他们所有的语言,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认知,也是别人给他们的,他们信以为真了,就变成他们自己的,他们要把这样的东西给别人。
他们就像我们父母的情况一样。我们的父母对于教育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都没有经验,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的方法,他们的招数,或者说他们的经验,都是从父母的父母那里来的,从外面的书籍,邻居的忠告,朋友圈上的链接得来,各种各样的方式,但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是别人告诉他们可以这样做的,告诉他们这样做好,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好,他们相信了,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认知,仅此而已。
孙涛:如果我们不能透过表象来看到事情的本质。我们学的越多,懂得越多,明白的越多,遇到了越多的老师,受困就越深。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不去远行,就可以知道天下之事。不用见识太多,就可以明白事物的终极道理。清静无为就可以有所成就。)
孙涛:所有困住我们的,所有让我们痛苦的,所有让我们迷茫的,所有让我们绝望的。这些事情的答案不在外面,不在我们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上,不在于我们说什么样的话,不在于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这一切的答案都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心中。
2020年3月12日
分享者: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