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快速入门一门外语的一些要点
1.会读
语言发音是区别于其它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会说,才有实践的感觉。
另外不会发音,也就很难听懂,要掌握听说读写四会,只会看是不行的。
会读就是掌握语言发音的要点,入手肯定是元音,单元音可以考虑用一个从圆口型到扁口型的过程来找元音的位置,能掌握国际音标就更好。二合元音可以按从一个元音过渡到另一个元音方式来掌握。
辅音和音节相对变化不多,但音节的实际发音需要对照录音,同一个音标可能存在借用,即地道的发音并不完全等同于国际音标,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代表。
第三点是重音,大部分表音的语言似乎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但也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这部分需要刻意练习的地方是字母,能看着文字大致读出读音应该相应于差不多了。
2. 会说
会说是指能用句子。它的关键切入点在于人称代词,指事代词等代词,判断句和疑问句以及回答。也就说是,先会填一张表:
单数 | 复数|--
---|--- |---
我 | 저 | 나
你 | 당신 여러푼
他 |
其次是会写一个 这是XX,那是XX这样的句子。同样可以换成我/你/他是,是可以进一步换成其它动词。
另外就是疑问句,包括可以用是、否回答的句子和需要用实词来回答。
需要刻意练习的部分是,这是,那是,我是,他是,这些达到脱口而出。
3. 识数
在扩展其它实用词汇之前,最有用的是0-10百千万的数字。哪怕不会其它的,用十个数字也可以自己去旅行了,数字才是世界语言,当然你要会说。
刻意练习的有两种,一是电话号码,二是钱数。
4. 小词
小词包括助词,介词,连词,起引导作用的副词/代词(相当于英文的what/which/where/that等).
与直接修饰词,比如名词前后的形容词,动词前后的副词可以通过意义来理解不同,小词一般承担语法作用,它们不能完全依赖词意。怎么说才地道很大程度上是约定俗成。
因此小词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可以使用语法书,它对小词一般会有逐个分析。除了限定修饰,还要考虑如何表示时间,地点,方式,人物,原因,条件等。
5. 日常用词
一个语言中有那么一小部分核心词汇,也可以说是完全无规则的词汇,它与词根并不完全一样,甚至它们通常是例外的部分。这部分词应该在500个左右,因为太常用,已经与原意有较大区别,甚至讲不清道理。比如汉语我们说人聪明,其实原意是耳朵好用,眼睛好使,事实上当前已经特指智力较高,反应敏捷。
刻意练习,把它们背下来,用句子背下来。
6. 实意词根和构词法
没有哪个语言的一个概念对应一个词,用一个造一个。汉字使用象形,指事,借假,形声等方式造字,现代使用字字组合造词。拉丁系的词使用词根+前缀后缀,这些都是构词法,迅速扩大词汇量的办法就是用构词法来学习。学一个新词抵得上5个词。如果前面已经学过很多基础词汇,可以快速把词汇量扩大5倍。
按2万左右的词汇量来看,需要刻意学习6000左右的词汇。除1000个日常用词,每天50个估计需要100天。另外,考虑到听力需要700小时的基本学时,每天需要5-7小时左右,才有希望在6个月内学会一门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