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沛 洛阳 焦点讲师班三期 坚持原创分享第121天
当别人给出一个问题或对方抛过来一种状态的时候。比如说:
——我觉得我讲课跟刘老师差得太远了。
该怎么回答呢?
——你这不是废话吗?你才讲几天?刘老师讲了多久了?(什么感受?)
虽然这说的是事实,可总会让人反感,不容易接受。为什么呢?没有考虑对方感受呀!语气中带着盛气凌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如果此时换一种语气,心平气和地说:那肯定呀!毕竟讲课的时间差那么多呢。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因为感受到被接纳了。对于简单的聊天,这样就够了。但若是问话人此时明显带着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答呢?
——如果刘老师讲课是十分,您觉得您是几分呢?(把差距具体化,也会引导对方思考自身现有资源)
——您是怎么给到自己这样的分数的?
——您再做些什么会让自己更进一分呢?
——半年后,您觉得您会达到几分呢?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问句乍一看好像都是些废话,跟问的问题有关吗?细细品味,这些绕来绕去的问句却是在引导对方更清晰的定位,更多的挖掘自身资源。
有种感觉,我们往往就是太着急了,急于给建议,急于批评指导,急于去证明什么。
于是,——有毛病!——神经!……各种应答蹭蹭蹭的往外飞。
慢下来,说不好的话有毒,多说两句废话共共情,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2017.09.20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