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我早就做好了旅游攻略,这次计划去大理。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观是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合起来就是风花雪月。
上关有一片草原,花开满地,绚烂缤纷,人称上关花;下关有一个风口,清风徐徐,舒魂爽魄,人称下关风;苍山山顶白雪皑皑,清溪碧流,巍峨壮观,人称苍山雪;而洱海月指海中明月,清丽皎洁,如梦似幻。
然而我心中还有一处独特的景观,我对它的好奇与偏爱已经胜过世间所有的风花雪月。此行,我是专程为它而来。
它座落在苍山半山腰,隐于苍松翠柏之间,幽深而宁静。被观光者们誉为世上最美最文艺的尼姑庵——寂照庵。没有之一。
穿过拥挤的乘坐上苍山缆车的游客们,我们踏上了一条绿树掩映的盘山路。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大抵都是慕名而来。
刚下过一阵小雨,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洒落在湿滑的石头地面,斑驳陆离,有一种时光静止的美。
因对山路不甚熟悉,尾随了一行人,抄近路爬上路边的山坡,看到一处侧门,门旁边是大幅的玻璃窗,敞亮的窗内可见精致的吊灯和桌椅,几个年轻男女依窗而坐,似乎在品尝着什么。
我停下脚步,心里一阵疑惑,莫非我们走错道了?这哪是什么寂照庵?分明是一处咖啡馆才对。
我正欲掉头就走,忽见一路人,上前一问才知此处正是寂照庵。这便是它最初给我的映像。
从侧门而入,眼前是一个茶室,摆放着几张黑色的人造革沙发和木质的茶几,几案上靠窗口搁置着一盆紫色的鲜花,壁上悬挂着一副书曰“淡然”的墨宝。茶室的另一头有两间小小的窗台,类似于包间,里面可坐三四人,其中一间放置了一台古琴。与两三好友,置身其间,举杯品茗,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很有陋室铭的感觉。室内陈设简单朴素,又不失格调。如果不继续往里走,真误以为行错了地方。
从茶室出来,是一个小巧别致的院落,院庭中央有一个石质的水缸,水缸的一侧是姹紫嫣红的花草,有一二束枝丫缓缓垂入水中,缸内几尾灵动的红鲤在花影之下来回游走,生机盎然,活泼成趣。
顺着走廊,左侧是一个休憩之室。一进室内,一股扑鼻而来的清香萦绕其身。仔细寻望,原来是来自桌案高台上一大盆白百合的花香。顿时神清气爽,好不惬意。
行过很多寺庙庵堂,也闻过各式各样的高香,唯独没见过一家寺庙看不到香火,闻不到香火,而是处处飘逸着真实的花香。后来听闻住持妙慧法师说佛什么都不缺,不在乎你的一柱香,而是在乎你的一颗心。无论你是否上香,哪怕烧再高的香也是表达你一种对佛的敬重心情。但平时不修行,不敬佛,用佛时烧再多的香也是没有用的。
休息室内靠墙摆放着一圈咖啡色的布艺沙发,软绵舒适,游客们都在此略做休憩,缓解旅途疲劳。
休息室窗外原本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山坡,阻拦了远处的视野,于是妙慧法师在单调的黄土坡上种满了漫山的玉蝶,每一颗玉蝶就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的花,一圈一圈的花瓣向外伸展着,一朵挨着一朵,如一片碧绿的海洋。
休息室的每一个角落布置得都特别精致,原始凹凸的石头墙面,嵌进墙里的干花盆景,墙上挂着的镂空尖顶草帽,沙发旁的长方形壁炉,小桌上摆放着复古的黑色电话机,桌上铺着花式繁复的民族风格的桌布,插着粉红小花的淡绿色带耳瓷瓶,一双玲珑可爱的小绣花布鞋,以及门外角落的薰衣草盆栽,随意放置的农用工具,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着古朴雅致的气息。
沙发一角的四方茶几上堆着数本经书,供游客们阅览。如果不读经书,也可闭目养神,却在不经意间,喇叭里法师低沉的诵经声如同一股清澈的泉水轻轻流入耳朵,滋润着善男信女的心田。
寂照庵除了景色精致别具匠心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体验的活动,那就是吃斋。网上很多人都说这里的素斋特别好吃,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品尝了这里的斋饭。果真是名不虚传。
它和我们在城里品尝的那种看起来像荤菜的素食不一样,它是货真价实的素食,豆腐就是豆腐,不是看着吃着都像牛肉的那种豆制品。吃斋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式。让我们远离所食动物被杀戮时的痛苦,远离恐惧,嗔恨之心。佛教认为:我与众生,命无分别,不存在谁贵谁贱的问题。杀生的果报是短命、多病,而吃肉,与杀生是共业,果报与杀生同。
纪伯伦在《论饮食》中说:当你杀生的时候,心里对他说:“在宰杀你的权力之下,我同样地也被宰杀,我也要同样地被吞食。那把你送到我手里的法律,也要把我送到那更伟大者的手里。你和我的血都不过是浇灌天树的一种液汁。”
纪伯伦的这一观点亦与东方的佛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我们世俗之人暂时无法彻底摆脱食肉,但这一餐素食让我们体会到吃斋所带来的内心真正的安宁祥和。
最最特色的地方就是庵里的多肉植物。这是我见过多肉植物品种最齐全的地方,这里的多肉也是游客们最流连忘返的东西。有草玉露,生石花,虹之玉,紫珍珠,桃美人,霜之朝,千佛手,莲花掌等,有用竹篮做盆的,有用一截木头栽种的,有用白色瓷盆吊起来的,目之所及都是肉肉。
有人说喜欢多肉植物的人大多温柔细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妙慧法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妙慧法师很喜欢花,她在寂照庵旁搭建了两个大花棚,里面养育着各种各样的花卉,以此来保障寂照庵里鲜花不断,香郁浓浓。妙慧法师更像是用赤诚之心供养着佛祖。
她面色红润,看起来很慈祥,说话也极温婉。虽然她八岁就已出家,可她的内心依然充满对生活的喜悦。一如她爱这亲手栽种的花,爱这美丽的庵堂,爱这些每天擦肩而过的凡夫俗子。
我原以为出家之人应看透放弃一切尘世。包括对美的追求。整日晨钟暮鼓,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诵经念佛。没想到妙慧法师亦有自己的爱好。她栽种的多肉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我注意到来寂照庵的游客们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是有着文艺气息的年轻人。因为肉肉,因为佛缘,才有幸来此一聚。
虽然大多数游客只是与这萌萌的多肉精致的景色拍照留恋,佛缘并不深,但至少我们更接近了善缘,更接近了佛教。佛渡有缘人,这些无数的游客们因为这座美丽的庵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像。
说起来,寂照庵真的一点都不像出家之地,更像是一个俗人修身养性的后花园。它太另类,另类到我们忘记了要向佛祖许愿,另类到我们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另类到我们记住了这是一家真正超凡脱俗不染尘埃的寺庙。
妙慧法师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和凝聚了现代的年轻人走近佛祖。这种方式不是古老的烧香拜佛,不是向佛祖求名求利求身外之物,而是用这种新颖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让我们更珍惜当下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