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的礼物《赏诗》

中国古诗词,极其优美,有趣,灵动,精简,深刻,独特。其韵律是其他诗词形式不具备的,在这方面,中国古诗词独步乾坤。

笔者上学期间,却对古诗词爱不起来。无他,枯燥尔。动辄“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某某心情,某某志向”……诸如此类。还必背三百首。背了许多年,也没有真正领会过诗人写了什么。

后学“易”,靠“灵感”渐渐读懂一些诗。中国文化离不开“灵感”。什么是“灵感”呢?可以暂且称之为“真实反应”。孔子注《易》写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即是。佛说实相;禅说不二;老子称道;易中无极。皆是。老子感慨“日用而不知”。

“灵感”是敲开传统国学文化之门的金钥匙。

传统国学文化,绕不开的,是“象思维”。《皇帝阴符经》里有非常精妙的阐释。风水有象,脸面有象,掌指有象,气血有象,脉搏有象,动有象,静有象,画自不必言,音、声、花、草、天、地、云、水……可谓万物俱象。感受“象”,需要“灵感”。

一首诗,勾画的画面,是象,言外之意,是象,诗人的动、静、喜、悲,皆象。怎样感受诗人传达的象?就在笔者后面一篇篇《赏诗》中。

禅宗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培养“灵感”,能让我们清楚认知自己,发掘自身潜能,越来越自信,开发想象力,触类旁通,提高感知力——被时人热捧的情商也只是感知情绪的一种能力。

《赏诗》不求“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感知都会不一样。正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赏诗》只为培养“象思维”、培养“灵感”铺路。

孩子即将上小学,《赏诗》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同时,作为“易”学小学生,也希望把好东西分享给同好。在人生的修行中,盼我们也同孩子一样,简单,美好。

《赏诗》按照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写起。也是将我讲给孩子的,务实记录。当然,形成文字一定会有些润色。其内容却必然简洁朴实。

其中谬误,望读者诸君指正。


                                                                                        庚子春

                                                                                          归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三毛
    NXde水蔓青阅读 323评论 0 0
  • 昨晚七点半,如约守候在陈静名师工作室Cctalk直播间,聆听《小学教学设计》主编王冬精老师的专题讲座《从实践到理论...
    春风小院阅读 248评论 0 0
  • TensorFlow python API r1.10官方API文档https://tensorflow.goog...
    meowwzzz阅读 173评论 0 0
  • 婆婆所在的小区经常组织旅行团东奔西走,每次的价钱都非常低,听说是因为每次的旅游行程都包含购物点,这些购物点会赞助每...
    9f450160aee6阅读 5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