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这两句诗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创人。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写诗讲究“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经锻炼后为我所用。“脱胎换骨法”则是取法古人诗意灵感,变化脱胎为己用。
而这首古诗中用典就极为丰富,基本上一句一典。作为“杂诗”,其实就是类似于“无题”,诗人随性而至,有感而发,并且懒得拟标题。他的诗意都在诗句里面表露得明明白白,并没有多么深邃难懂。
我们要做的是理清黄庭坚用的这些典故,就能更好地了解诗人的想法,搞清楚这首诗的意思。
还是先看平仄吧。“此身天地一蘧庐”,首句第二字为“身”,平音,“蘧(qu第二声)庐”收尾,为平声收尾,所以这首诗的首句平仄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几处可平可仄的位置,平仄是符合格律的,“庐”、“疏”、“鱼”押平水韵“六鱼”部,这就是一首合律七绝。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庐”直接感慨起笔,“蘧庐”是古时候的旅舍、驿站的意思。典出《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这意思就清楚了:我这身体啊,不过是灵魂(道?)在天地间暂时借用的一个躯壳而已。
承句“世事消磨绿鬓疏”对首句的感慨做出解释。什么是“绿鬓疏”?浓绿为青,“绿鬓”其实就是乌青亮丽的鬓发。世事纷繁琐碎,将我原本乌黑的鬓角消磨得稀疏了。
黄庭坚一生仕途忐忑,屡次被谪,最终客死贬所。也确是江湖路长,岁月消磨。这两句借用了庄子“蘧庐”典故,隐隐透露出一份对道家逍遥世外的向往来。
“毕竟几人真得鹿”转开一笔,以限定句法提出疑问,加强思考性。此处典故更深,“得鹿”出自《列子·周穆王》,并不是所谓“逐鹿中原”的意思啊。故事比较长,简略交代一下。
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用蕉叶掩藏了,结果犯糊涂了,就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做梦打死一只鹿藏在蕉叶下?”有人听了,就跑过去捡了这只鹿,回家跟老婆说:“樵夫的梦是真的呢!”老婆说:“只怕是你做梦吧?樵夫在你梦里告诉你的他的梦?”这人就糊涂了:“管他谁的梦!鹿反正我得了!”
后来樵夫又梦到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当官的也搞不清,就让他俩分了鹿。郑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感叹道:”唉!那官员也是在梦里分鹿给他们吧!“大概就是个翻来覆去,盗梦空间的故事。典故其实和庄周梦蝶有些异曲同工之妙,鹿虽然是真的,到底谁的梦是真的?
下一句“不知终日梦为鱼”同样用了典故,出自《庄子·大宗师》:
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你梦到你是鸟,便可在天空飞翔,梦到你是鱼,便会在水中潜游。你活得怎么样,取决于你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就像梦一样不真实。后来多用“梦为鱼”比喻遭到灾祸。
这两句的意思就出来了:这世间能有几个人像在梦中得鹿一样幸运?不过终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自以为是罢了。
黄庭坚果然很深的道家修为,难怪在苏东坡、佛印三人中一直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整首诗理解下来一股道家仙气自然发散,看破天地大道,生死和人间幻梦。虽然并不是那种传唱度非常高的诗,读起来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